
在低血壓、正常血壓和高血壓之外,血壓還有一種特殊的類型——正常高值。那么,血壓正常高值是否需要治療呢?
根據2013年9月13日《中國高血壓患者教育指南》頒布的定義,血壓正常高值是指非同日3次測量上臂血壓達到120~139和/或80~89 mmHg(毫米汞柱);而2013年最新發布的“歐洲高血壓指南”則認為,血壓正常高值應指130~139和/或85~89 mmHg。
筆者個人贊成歐洲指南標準,因為若按國內標準,顯然血壓正常高值人群實在太多,更難監控,故本文有關血壓正常高值處理基本上參考歐洲指南,適當參考我國相關指南,僅供參考。
是否治療,看危險因素
至于血壓正常高值要不要治療,關鍵是有無合并其他危險因素,并據此進行危險分層:①無其他危險因素,可不予處理,定期隨訪即可;②合并1~2個危險因素,屬低危;③不少于3個危險因素,屬低至中危;④伴有器官損害(包括無癥狀的器官損害,如左心室肥厚、微量蛋白尿、動脈硬化等)、慢性腎病3期或糖尿病,屬中至高危;⑤伴有癥狀的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不低于4期或糖尿病伴器官損害/危險因素,則屬于極高危。對于中危以上應予積極作相應處理。
既往認為,伴有糖尿病、心血管病或腎病的高危或極高危者,應將血壓降至130/80 mmHg以內,低于血壓正常高值的上限,換言之,無論是高血壓(血壓不低于140和/或90 mmHg)還是血壓正常高值,均應降壓治療,將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然而,由于未獲得循證醫學證據支持,最新的歐洲指南對此并不認可,其認為,對于合并糖尿病腎病者,必要時可將血降到140/85 mmHg以內,對于血壓正常高值者則明確指出,無需使用降壓藥!
不用藥≠不治療
那么血正常高值是否不需要治療?不是的,其實前面只是說,血壓正常高值或許可以不用降壓藥,但不等于不治療,對血壓正常高值者,關鍵是生活方式的干預。包括——
①限鹽 每日食鹽攝入控制在5~6克,對于老人、糖尿病和慢性腎病者更應限鹽,限鹽至少可降低血壓4~5 mmHg。
②適量飲酒 歐洲高血壓指南認為,適量飲酒可能無害,但過量飲酒必然增加血壓升高和卒中危險。建議男性每日酒量不超過20~30克乙醇,女性每日不超過10~20克乙醇,總酒精量男性應控制在140克/周,女性80克/周。我國高血壓指南則不主張飲酒。
筆者認為,無飲酒習慣者不鼓勵飲酒,有肝病和心臟病患者更不主張飲酒,原有飲酒習慣者應控制酒量,可參考上述歐洲指南標準。
③多吃蔬菜、水果,以及低脂和其他類型的膳食 每日吃400~500克新鮮蔬菜,1~2個水果;合并糖尿病者,應在平穩控制血糖前提下,選擇低糖或中等含糖水果,如蘋果、獼猴桃、草莓、梨、柚子等,每日進食200克左右。此外,要適當增加鉀、鈣攝入,少吃高脂、高膽固醇食品;伴高尿酸血癥者應少吃海鮮和老火靚湯等。
④減肥并維持 超重和肥胖者應減輕體重,減輕1公斤體重,可降低收縮壓4 mmHg,至少應將體重指數控制在25 kg/m2(公斤/米2),減輕體重應循序漸進,每周減0.5~1公斤,6~12個月減輕原體重5%~10%為好。
⑤規律的體育運動 有氧耐力運動可分別降低收縮壓3.2 mmHg和舒張壓2.4 mmHg,而高血壓患者甚至可分別降低收縮壓6.9mmHg和舒張壓4.9 mmHg。建議每周運動5~7天,每次30分鐘,中等強度,如走路、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等。
⑥強制戒煙 戒煙對減少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正常血壓高值若不干預,確有部分人今后可能發展成為高血壓,其幾率高于正常血壓者。但是,只是部分,不是全部。因此,盡早從生活方式干預,便有可能阻止高血壓的出現,尤其是危險分層屬于高危和極高危者更要及早干預。對于血壓正常高值者,雖暫時無需使用降壓藥,但前面提到的非藥物治療也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上述生活方式干預不僅適用于血壓正常高值者,同樣適合于高血壓患者。只要持之以恒,高血壓這種“生活方式病”便能更容易得到有效控制,也能顯著減少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