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我國目前實行免費治結核政策,但是結核的治療卻并不那么容易,耐藥、傷肝、傷腎……問題頗多。
對治療效果不佳的結核,有人建議,可以加用激素治療。理由是海外已有用激素治療結核性腦膜炎的先例,研究也發現,激素能改善結核患者的生存率。但是,事實果真如此嗎?
通常說的激素,指的是糖皮質激素(以下簡稱激素),它具有抗炎、抗過敏、抗毒素及免疫抑制等功能。在臨床上對許多疾病而言,激素充當的其實是輔助治療的角色,對于結核病同樣如此。目前對于抗結核治療的同時是否需要應用激素,尚存爭議。
激素治結核,有利也有弊
之所以有爭議,正是因為此事有利有弊。
一方面,使用激素能有助于緩解炎癥反應對組織的損傷;但另一方面,激素治療也可導致患者對其他病原體的抵抗力下降,惡化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患者的遠期療效。此外,激素與抗結核藥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因此,激素用于結核病治療的基本原則是嚴格掌握適應證,只有在患者由于病情需要時才考慮使用,并且要在應用有效抗結核藥物的前提下合理使用,絕不能盲目或無限制使用。
這些結核,需用激素
下面幾種情況的結核,使用激素確有必要。
結核性心包炎
早期在有心包積液的情況下,在積極抽取心包積液、抗結核化療的同時,應常規予以糖皮質激素治療,以減少心包積液滲出,避免或減輕心包膜纖維黏連及增厚,避免心包縮窄而影響心功能。
結核性腦膜炎或腦膜腦炎
主張早期在全身抗結核化療的基礎上使用糖皮質激素,目的是減少炎癥滲出物、降低顱壓、減輕腦水腫,并能改善腦脊液循環,減少椎管黏連梗阻,預防腦積水與腦軟化。
結核性胸膜炎及腹膜炎
糖皮質激素不作為常規治療,只在全身抗結核化療、積極抽積液后,高熱等結核中毒癥狀無緩解,危及患者重要臟器功能時,可加用糖皮質激素。
血行播散性肺結核
當肺內炎癥滲出導致伴有低氧血癥及高熱時,抗結核藥物配伍糖皮質激素有利于消除肺部炎癥滲出,改善肺換氣功能,緩解低氧狀態、高熱等中毒癥狀,保護重要臟器功能。
其他部位結核
包括眼、喉、腎結核等,為減輕這些部位的纖維化及瘢痕形成,保護這些器官的正常功能,可在正規抗結核化療的基礎上給予激素口服,
關于結核病患者糖皮質激素應用的劑量、用法和療程,目前主張在達到治療目的的情況下盡可能應用低劑量、短療程,一般為20~30毫克/天,療程1~3個月。盡量采用早晨一次性頓服的方法,以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必要時再考慮使用大劑量。
這些結核,慎用激素
如果是下列情況的結核,選擇激素一定要慎重。
耐多藥結核病
糖皮質激素可使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在無有效抗結核方案治療的情況下可增加病灶擴散的危險,使病情惡化。
艾滋病與結核病并發、結核病HIV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和HIV雙重感染
該類患者本身細胞免疫功能已經嚴重下降,應用糖皮質激素使細胞免疫功能抑制更嚴重,加重病情惡化。
肺結核并發糖尿病
糖皮質激素加重糖代謝紊亂,抑制免疫功能,可加重結核病。
妊娠肺結核
妊娠期及分娩后機體免疫力下降,分娩時腹壓急劇下降,易導致肺結核惡化,糖皮質激素治療后進一步抑制細胞免疫功能,更易導致病情惡化。另外,糖皮質激素可使孕婦和胎兒的糖代謝紊亂,影響胎兒的發育,誘發感染可導致產褥熱。
肺結核合并嚴重高血壓
糖皮質激素應用后可致鈉、水潴留而使血壓升高,容易導致腦血管意外。
結核病合并活動性消化性潰瘍
應用糖皮質激素易加重潰瘍,導致出血和穿孔等嚴重并發癥。
但是,若在必須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才能控制疾病、挽救患者生命的情況時,即便合并上述情況,也可在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嚴密監測上述病情變化的同時,慎重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應減少劑量和縮短用藥時間,并加強觀察,防止加重合并疾病或產生致畸作用。
至于老年結核患者,治療與其他年齡組相同,仍應遵循“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全程”這5條原則。病情嚴重者在加強抗結核化療的同時,可適當應用激素以減輕中毒癥狀,改善食欲和全身狀況,以有利于身體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