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風性關節炎是由于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囊、滑囊、軟骨、骨質和其他組織中而引起病損及炎性反應,它多有遺傳因素和家族因素,好發于40歲以上的男性,多發于酒后、節假日聚餐后,寒冷及運動也可促發。
越早治效果越好
典型的首次發作的痛風性關節炎多為單關節炎,以第一跖趾及拇趾關節為多見,其次為踝、膝、肘、腕、手及足部其他關節。急性期多起病急驟,常在夜間突發,可因疼痛而醒并且徹夜不能入睡。痛風性關節炎分為4期。
1.無癥狀期 時間較長,僅血尿酸增高,約1/3患者以后有關節癥狀。
2.急性關節炎期 多在夜間突然發病,受累關節劇痛,首發關節常累及拇趾關節,其次為踝、膝等。關節紅、腫、熱和壓痛,全身無力、發熱、頭痛等。可持續3~11天。飲酒、暴食、過勞、著涼、手術刺激、精神緊張均可成為發作誘因。
3.間歇期 為數月或數年,隨病情反復發作間期變短、病期延長、病變關節增多,漸轉成慢性關節炎。
4.慢性關節炎期 由急性發病至轉為慢性關節炎期平均11年左右,關節出現僵硬畸形、運動受限。30%左右患者可見痛風石和發生腎臟合并癥以及輸尿管結石等。晚期有高血壓、腎腦動脈硬化、心臟梗塞。少數患者死于腎功能衰竭和心血管意外。繼發性痛風病程相似,繼發于血液病、糖原儲存病的間歇期較短。血尿酸增高,最高達20mg%(正常:男7mg%,女6mg%)。
治療包括全身和局部用藥兩方面。藥物以秋水仙堿使用較多,此外尚可選用消炎止痛藥物如消炎痛、雙氯芬酸、萘普生、塞來昔布等。若血清尿酸持續上升,也可用羧苯磺胺,通過抑制腎小管對尿酸鹽的再吸收起到治療作用,為有效的治療藥物之一。
及時治療高血尿酸是預防的關鍵
高血尿酸雖非痛風性關節炎的直接原因,但它的存在可以引起痛風的復發,故應及早對無癥狀的高血尿酸血癥做出診斷,并及時使用促進尿酸排出或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使尿酸恢復正常,此乃本病預防的關鍵。具體措施有:
1.禁止或限制高嘌呤飲食,如動物的心、肝腎和腦。要避免肥甘厚膩之味,體重超重者當限制熱卡攝入,限制飲酒或禁酒(特別是啤酒)。
2.適當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避免勞累保持心情舒暢,及時消除緊張情緒。
3.急性期患者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固定冷敷24小時后可熱敷,注意避寒保暖,心、腎、肺功能正常者,宜大量飲白開水促進尿量增加排出尿酸,以迅速中止發作。
4.有痛風家族史的男性應經常定期檢查血尿酸,如有可疑,即給予預防性治療。
5.為了防止復發,可服用小劑量丙磺舒。
6.若有高血壓、腎炎、腎結石等合并癥者均應予適當治療。
7.局部破潰者,可按一般外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