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陵靜 主任中醫師,重慶市中醫院腫瘤科副主任。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專委會委員,重慶市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中醫藥學會腫瘤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中西醫結合消化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擅長應用中西醫兩法診治常見病、多發病、疑難雜癥,如肺癌、腸癌、乳腺癌、卵巢癌、肝癌、膀胱癌等,以及慢性胃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壓、中風后遺癥等疾病。
《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發布:全國每分鐘就有6人被確診為癌癥,每天有8550人成為癌癥患者,每7到8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癥。中國癌情告急!
目前,治療腫瘤主要包括西醫的手術、放療、化療、免疫以及中醫藥這5種支柱療法。隨著人們對中西醫的深入了解,對腫瘤的治療也常常采用中西醫相結合,以求達到“療效更好”的目的。
中西醫結合是協同治療關系
腫瘤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并不是單純的中醫治療加西醫治療,也不是一種治療接著另一種治療的應用,而是在分析患者情況后,中西醫之間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密切配合,有機結合地協同治療。這一點不僅需要患者更應為腫瘤醫師所認識。西醫在治療癌癥與中醫一樣,越來越強調個體化, 不僅注重癌癥的可治性, 也注重同時存在的其他疾病和全身功能狀態。治療時,必須充分考慮治療在臨床上所達到的治愈、延長生命、減輕痛苦和緩解病情的目的。
(1)辨證治療與辨病治療相結合
腫瘤治療除根據患者的病理診斷、分類及分期應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手術、放療或化療外,還應按中醫理論分析患者各個階段的病情變化,辨證分型施治。相同的疾病和病理診斷,由于個體差異和病癥階段不同,所表現出來的“證”型不同,如肺鱗癌,有的屬氣陰兩虛型,有的則屬痰濕壅肺型,治療的原則分別采用益氣養陰法和化痰祛濕法,這叫“同病異治”;而對于各種不同病種的癌癥患者,如果在疾病的某一階段,出現了相同的“證型”,如“脾氣虛”證,中醫藥就可以用相同的法則來治療,即予益氣健脾法,這叫“異病同治”,這樣可以讓患者從中西醫結合上得到整體治療。
(2)扶正治療與抗癌祛邪治療相結合
手術、放療及化療都是西醫治療腫瘤主要而有效治療方法,但這類治療的目標完全是著眼于消滅腫瘤病灶和癌細胞,對機體的免疫功能和臟腑功能都有影響,常給患者帶來明顯毒副反應、并發癥和后遺癥,因而在腫瘤治療中必須保護和調動機體的免疫功能,給予扶正治療。在這方面,中醫藥、氣功、針灸等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不但可以減少放、化療的毒副反應,防治并發癥及后遺癥,而且還增強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質量和延長生存時間。
扶正與祛邪兩個方法不可偏廢,必須從實際出發,具體分析患者陰陽氣血的盛衰、臟腑的虛實、腫瘤的種類、病理類型、病型病期、病程長短和臨床表現等一系列情況,使攻補兩法在臨床中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達到“治病留人”的目的,不能一味濫用攻法,不顧正氣,因此,對于腫瘤的治療,應扶正與祛邪相結合。
(3)整體治療與局部治療相結合
有些癌癥如皮膚癌、鼻咽癌、宮頸癌、膀胱癌等局部控制和治療相對來說是主要手段,但應顧及全身整體治療以調節患者的內環境失衡狀態。晚期腫瘤患者已無法接受局部手術治療和放療的患者,應以全身姑息治療為主;但有時局部病變發展到全身,帶來嚴重威脅時,則局部的處理是主要矛盾,如晚期腫瘤壓迫和痛痛劇烈時,局部的姑息性放射治療有時也能緩解局部的疼痛。中醫學非常強調整體觀念,認為腫瘤是全身性疾病的一個局部表現,每一種腫瘤,既要重視腫瘤的局部病變,又要全面了解腫瘤引起的全身證候。腫瘤與人體之間是對立統一的辨證關系。凡針對癌灶組織的治療都可以認為是局部治療,必須同時注重全身用中藥對整體加以調整,做到整體與局部相結合,提高治療效果。
(4)綜合治療與調攝護理相結合
腫瘤患者單純靠治療是不夠的,在醫療、生活、飲食等方面應同時加強調理。手術后、放化療時飲食調理、日常生活的護理以及康復治療,對提高患者遠期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狀態與生存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5)近期安排與長遠計劃相結合
綜合治療應是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的治療,要根據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這一時期的主要矛盾。不但要追求近期療效,而且還要考慮鞏固療效、防止復發和轉移,以及長期康復和治療,所以說腫瘤的治療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有時甚至是終生的。根據患者的病情,由專科醫師或多學科專家共同制定一個長期的治療康復計劃,并逐步實施,這在腫瘤治療的全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
中醫抗癌6大貢獻
那么,中醫在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中有怎樣的貢獻呢?其特色和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全身狀況作調整 中醫治療貫穿于整個治療的全過程,不同的階段通過中醫的望、聞、問、切以及辨證論治,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治療著重全身和局部相結合,辨證論治、扶正祛邪,不只是局限在腫瘤病灶本身,在整體治療中發揮中醫治癌的特長。
2.穩定或縮小瘤體 充分發揮中醫特色,通過開展多種中醫綜合治療方法,如內服湯藥與靜脈用藥、局部用藥、外敷藥物、穴位貼敷和針灸相結合治療,可穩定或縮小瘤體。這是通過分析國內幾十年臨床研究得出的結論,較為客觀。
3.對放、化療具有減毒增效的作用 中藥配合化療、放療,能夠減輕其毒性和不良反應,增加療效,減少腫瘤轉移和復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帶瘤生存期。這已得到學術界的公認,是中醫治療腫瘤的特色之一。
4.調節免疫功能 中醫強調“治病必求于本”。臨床上通過扶正培本,使氣血充足,臟腑功能正常,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腫瘤就難以發生。充分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
5.提高生活質量 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以辨證論治為核心,堅持扶正與祛邪相結合、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局部與整體相結合的原則。肺癌、胃癌、腸癌、惡性淋巴瘤、婦科腫瘤等許多惡性腫瘤,經過治療,可改善癥狀,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甚至達到治愈。
6.不良反應少 相比放化療,中醫藥治療腫瘤的毒副反應更少。不過,中藥仍應在中醫腫瘤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應用,辨證施治,分階段準確地選擇藥物,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否則就會適得其反。選擇抗腫瘤藥物時還一定要避免藥物的禁忌證,不可濫用。
總的來說,目前腫瘤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應取二者之長。在治療方面,西醫在防治腫瘤局部病變或由于腫塊壓迫造成的功能障礙等方面有較好效果,但對于腫瘤引起的病理生理變化常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而中醫主要是調節患者體內出現的病理生理變化,這一點是目前西醫所達不到的。因此,中西醫結合具有治療局部腫塊和調節全身性的病理生理變化的雙重作用,其療效提高的機理和理論基礎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