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多歲的張大媽,大約半年前出現干咳。到醫院做檢查,各項檢查結果都正常。服了不少抗生素、祛痰止咳劑,甚至激素都用了,但收效甚微。最后醫生檢查發現,張大媽患有高血壓,長期服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也稱普利類)類藥物控制血壓。對癥處理后,張大媽的咳嗽很快消失。
其實,與張大媽類似的高血壓患者還不少,讓他們長期咳嗽的罪魁禍首,很可能就是這普利類降壓藥。
這類降壓藥中,常用的包括卡托普利(開博通)、依那普利(悅寧定)、貝那普利(洛汀新)、西那普利(抑平舒)、培哚普利(雅施達)等,它們最突出的不良反應之一,便是可引起咳嗽。發作時就像喝水不小心嗆到了一樣,喉頭發癢,咳個不停,可又咳不出什么,也就是干咳,至多有點稀薄的口水。而且,咳嗽多發生在夜晚或晨間。
這種咳嗽有著跟一般咳嗽不一樣的特點:咳嗽只發生于對這種藥敏感的人,發生率大約10%~20%,不敏感者則不會發生;咳嗽與藥物劑量多少無關,少量服用即可發生;有哮喘病者服用該類藥物時更容易發生咳嗽,易認為哮喘病情加重而被誤診;通常服藥幾天后才出現咳嗽,但也可能發生在首次服藥后的數小時內,也可能是數月以后;患者體檢無陽性體征,X線胸片和肺功能檢查均無異常;抗感染藥物對此類咳嗽治療無效;停藥后咳嗽逐漸消失,一般4周內可恢復正常,不需要藥物治療,但再次給藥后咳嗽又會出現。
應對這類藥物引起的干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輕癥不必停藥
到目前為止,降壓藥引起咳嗽的具體原因還不明確。因個體差異,每個人的反應不一樣。有的人在服降壓藥開始就會咳嗽,適應1~2個月后就不咳嗽了,不必過于擔心,但有的人則會一直持續下去。
因此提醒高血壓患者,服藥后咳嗽持續、劇烈者,停藥后多可緩解,必要時服用對癥止咳藥物,如咳停合劑、惠菲宜、奧亭止咳露(此藥含可卡因,不宜經常服用)等。如還未恢復正常,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改服用其他降壓藥。如果咳得不厲害且時間不長,則不用擔心。
加用抗組胺藥
有的患者服用卡托普利后血壓維持在較滿意的水平,雖會出現咳嗽,但不愿意停藥。有關專家將組胺拮抗劑,如異丙嗪(非那根),用于抗卡托普利引起的咳嗽,取得了較好效果。具體用法是:于晚間睡前服異丙嗪12.5~25毫克,自己觀察1周。若有效,則從服藥第4天起,咳嗽癥狀逐漸減輕或消失。待咳嗽消失后,繼續維持治療7~10天后停藥。如果服藥1周后咳嗽癥狀無改善,則說明異丙嗪對抗無效,這時應停用卡托普利,調整抗高血壓藥物的種類。
加服鐵劑
研究發現,普利類藥物能引起支氣管上皮細胞產生一氧化氮(NO),從而引起干咳。補充鐵劑(NO合成酶抑制劑)可以減少與普利類藥物相關的咳嗽,這一作用可能是因抑制了支氣管上皮細胞的NO合成酶的活性,使NO的產生減少所致。
改換降壓藥物
降血壓藥有5大類,分別為利尿劑、α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幾類降壓藥中,ACEI抑制劑類和ARB類是對臟器有保護作用的,如果患者不適用前者,可以選擇后者。
ARB是一類溫和、持久的降壓藥,研究證明,該類藥物安全、有效、耐受性好,有心、腦、腎保護作用,常用的藥物有代文(纈沙坦)、科素亞(氯沙坦)、歐美寧(替米沙坦)等。目前,此類藥物尚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引起咳嗽的比率也比ACEI類藥低,大概在2%~3%。但這類藥物在用藥期間應監測腎功能,如肌酐大于325μmol/L(微摩爾/升),則不可應用此類藥物,可選用鈣離子拮抗劑(地平類)。
另外需要提醒,不同類型降壓藥的作用機制、不良反應、個體對藥物的耐受程度均有不同,因此,患者應綜合考慮病情、個體狀況和擬選藥物的特點來選擇。若有呼吸系統疾病,特別是有過哮喘病史者,一般不首選卡托普利和其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類藥。
降壓藥的選擇應聽從醫生的指導;服藥期間也應經常找醫生診察病情并遵醫囑;服卡托普利后如出現咳嗽癥狀,更應去醫院進行必要的檢查以辨別是否藥物致咳。若確定是藥物致咳,應根據醫生的意見處理,必要時合理更換降壓藥。
“普利”類藥物的優點
“普利”類藥物不僅能用以治療輕中度或者嚴重高血壓,而且對某些情況特別有用,比如——
(1) 高血壓伴有左室肥厚;(2)左室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3)心肌梗死后及心室重構;(4)糖尿病伴有微量蛋白尿;(5)高血壓伴有周圍血管病或雷諾現象(一種以皮膚蒼白、青紫而后潮紅為特征的疾病,病因尚不明確),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抑郁;(6)硬皮病高血壓危象;(7)透析抵抗腎性高血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