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金屬的暴跌似乎由于中國大媽的救場而暫時企穩,西方的虛擬盤做空力量與東方的實物盤做多力量之間,進行了詭異的隔空對決,但判定勝負恐怕還為時過早。
雖然對海外市場關注不多,但出于對黑天鵝事件的警醒,還是不得不去做一點探討。每次趨勢的扭轉,總會有一次超預期事件作為標志,此次黃金等貴金屬暴跌,會不會也是一個這樣的標志性事件呢?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導致暴跌的直接因素或許可以找到很多,諸如塞浦路斯拋售,美林拋售,美聯儲QE 退出等,但對于黃金這類硬通貨而言,分析它的時候,就必須要和其前臺的紙幣相關聯。這是因為紙幣是黃金的表現形式和計價單位,黃金一定程度上支撐著紙幣的價值,雖然多數貨幣體系已經偏離金本位,但作為紙幣的錨定物,黃金依然是最被認可的,這與傳統相關,與歷史相關,而且,還有所謂亂世買黃金之古諺嘛,可見其硬通貨地位。
而紙幣中,重點自然為美元,這來自于美元的世界地位。我們聽說過黃金美元、石油美元,卻沒聽過類似關于日元、人民幣的概念,英鎊曾經有過這個地位,但已經喪失七八十年了。之所以稱為黃金美元,是因為大眾認為美元可以用來給貴金屬定價,從而使美元有定價權。
所以黃金價格暴跌,我們更加關心的是其背后,是否意味著美元的強勢真的要確立了,這才是真正影響世界格局的問題。而支撐美元強勢的基本面似乎已經存在,美國經濟復蘇趨勢明確,只是力度問題。QE 逐步退出明確,只是節奏問題。經過一輪金融危機的整理,美國政府、居民、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也都更加健康,具備了再次發展的動能。而中國,就像是跟著坐了一回過山車,沒得到什么好處,卻受了一回驚嚇,而且吃了興奮劑,吹臟了頭發,搞虛了身體。美國基本面的轉好,使其依舊保持世界經濟核心動能的地位,美元強勢升值則具備支撐。如果此趨勢形成,那么全球資金會大批的離開弱勢市場而流向美國,進而加強對美元的需求,推升美元資產。全球范圍內的大類資產配置方向就此形成。若如此,貴金屬的十幾年牛市就此結束,而此次暴跌則真的會成為一個標志性事件。
看一下美元指數的走勢,目前正在突破歷史向下通道的關鍵位置,再看與歐元、澳元、加元、日元等做比較,皆顯得很強勢,再加上基本面的支撐,美元的加速升值時期恐怕為期不遠了。
若新的大類資產配置方向形成,將會對全球的資金流向產生深遠影響,屆時若還指望海外資金來救市的中國股市,恐怕要大失所望了。這不僅僅是中國弱的問題,還是我們的資產配置方向,是否真正的應該考慮走出國門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