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據重要,但決策層的態度更重要,一季度數據也是如此。本周三國務院常務會議便是對一季度經濟形勢的一個定調會。雖然一季度增速有下降之態,但這次會議卻認為是可以接受的。這意味著不會出臺慣常的刺激經濟的舉措,會議還把改革放在了比增速更重要的位置。
這次會議的幾大看點在于:首先,加大地方債務風險的排查。對地方債務的論述已經非常多,其潛在風險巨大也已形成共識,如果處理不好將形成新的金融危機。現在的焦點在于如何化解,難點在地方財政收入的可持續性,在建項目的效益性,而這兩點都比較難解決。前者有望通過財稅體制改革加以緩和,但需要時間、需要中央政府讓利,后者則涉及行政體制改革,見效取決于多種因素,較難預測。
地方平臺貸、平臺債,及其他形式的借貸,如果出現壞賬或違約,其傳遞路徑會是怎樣?對銀行體系、金融市場會造成怎樣的影響?政府最后要不要施以援手?都頗費考量。同時,排查之后必須給地方政府舉借開個口子,這樣,最近債券市場的整治是不是與之暗中切合?
其次,清理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也是下階段的工作重點之一。要想通過釋放改革紅利推動經濟的發展,就需要有更好的創業環境、更好的企業運營環境,行政審批制度不在很大程度上取消,則政府自認比市場更聰明的觀念就仍存,低效與貪腐的空間就仍存。深圳、珠海率先試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辦企業門檻幾乎不再,老百姓馬上就有了很多想法——我要不要去辦家企業?創業就是這樣開始的,這就是改革紅利的釋放。
另外,在投資上,只剩下城市道路、軌道交通、環保基礎設施作為繼續的保留項目。又加上對地方債的清理排查,各地轟轟烈烈的、動輒奔萬億的工程會不會無疾而終?可能性是存在的。沒有了中國的冤大頭似的購買力之后,國際大宗商品的好日子還真要成為昨日黃花,銅很可能步黃金的后塵、正式破位。黃金暴跌的原因很多,但至少證實了一點,再多的流動性也不會把價格炒到天上。
此外,著力解決制度性問題、解決根本性問題,也是這次會議的特點之一。我們看到, “兩會”后總理的記者招待會以來,基本上沒有就房地產調控表過態,沒有過正式的講話。當然,我們切不可以為房地產的狀況是令當屆政府滿意的、認同的,可能只是在沒有有效的解決辦法之前,暫不過多表態、過頻舉措,以免引發市場不必要的振蕩。關于深圳將成為房產稅下一個試點城市的說法,相信不是空穴來風。
金融改革也有看點。“積極穩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之下,可能更偏重于“積極”,而不是以往的“穩妥”。利率市場化暫沒有動靜,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近日則是潛流涌動,從人民幣兌美元波動區間的擴大,到A股指數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之說,背后是對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的憧憬。對此,外資已經聞風而動,今年以來外匯占款激增、資金流入明顯、人民幣兌美元頻創新高,固然有看好中國今后發展質量的因素,但人民幣國際化及自由兌換的因素顯然也是成因。
雖然一季度數據不理想,但國內A股市場明顯已經越過了當前經濟數據可能帶來的困惑,著眼點已經放在對改革前景的判斷上,故而市場并沒有在內外擠壓之下繼續大幅下沉。環保行業在這次會議上被三次提及,市場也很好地領會到了這點。對于政策友好型行業,機會正在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