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11月以來,隨著偏好寬松貨幣政策的安倍晉三重返日本首相寶座,日元開始瘋狂貶值,至今已經持續了將近半年時間。據央行貨幣政策司公布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數據顯示,截止本周三,100日元等于6.308元人民幣,相比年初,貶值幅度達到16%,而自去年11月以來,短短半年內,日元對人民幣的貶值幅度超過23%。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黃益平稱,日元大幅度貶值是影響當前國際經濟的頭等大事。
由于日本是中國第五大貿易伙伴,2012年雙邊貿易總值為3294.5億美元。那么,日元瘋狂貶值,勢必對國內與日本保持密切貿易往來的上市公司產生深遠影響。當然,硬幣總有兩面,有好的一面,也必然有不好的一面。
汽車板塊受益程度較大
首先受益的是汽車經銷商,而這一點有些戲劇性,因為目前國內的日本汽車經銷商均采用美元結算而不是日元結算。因此,在這輪日元貶值大戲中,國內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龐大集團(601258)受益非常明顯。
龐大集團是日本斯巴魯汽車在中國最大的經銷商,由于匯率問題,公司在2011年就已經嘗到甜頭,公司2011年年報顯示,因日元匯率回落且結算外匯變更為美元,最終形成匯兌收益8702萬元。據記者了解,日元走弱給公司帶來的最主要的影響還包括在斯巴魯的采購成本方面,因為日元從中長期來看仍然有可能進一步下調,公司的采購成本有望再降低,這將緩解公司一部分經營壓力。這對本已負債累累、嚴重虧損的龐大集團來說,相當于天上掉餡餅。此外,國內未上市的一些經銷三菱和雷克薩斯的汽車經銷商也有望從中受益。
同時,國內很多需要向日本進口汽車零部件的整車制造商也將直接受益,這從上市公司公布的年報中可得到驗證。4月11日,一汽轎車(000880)發布的2012年業績快報顯示,去年營收233.85億元,同比降28.38%;凈利潤為-7.56億元,同比降448.87%。但同時披露的2013年一季報預告卻出現逆轉,顯示公司一季度產品銷量同比增7%,營收同比增2.4%,預計盈利3億元~4億元,而去年同期尚虧損1086萬元。對一季度大舉扭虧的原因,公司表示,一季度國內車市需求升溫,價格相對平穩;自2012年10月以來,日元持續貶值,降低了公司進口零部件成本;同時,公司深化成本費用管控力度,因此業績扭虧為盈。
軟件外包將承壓
IDC報告曾經預測,2014年中國離岸軟件開發外包整體市場容量將達到75.9億美元,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2.4%。在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有多家企業主要針對日本市場開展外包業務。海隆軟件(002195)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該公司主要從事對日軟件外包業務,2011年公司該項業務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高達82.7%。對于日元的持續貶值,海隆軟件的業績“很受傷”。近期公布的2012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1,032.49萬元,較上年同比增長5.02%;利潤總額7,536.29萬元,較上年同比減少4.8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633.11萬元,較上年同比增長2.09%,扣除非經營性損失后凈利為5706.18萬元,同比降3.85%。
記者還注意到,業績的下滑還影響到了公司2011年推出的股權激勵方案的實施。在4月10日的減資公告中,公司表示,因2012年業績指標不符合第二期解鎖條件,擬回購注銷激勵對象已獲授但尚未解鎖的限制性股票共計60萬股。同時公司在年報中表示,長期人民幣升值趨勢及日元匯率波動將是壓迫經營業績的重要因素。對日本客戶主要采用日元結算,運用的遠期結匯等金融工具已無法完全覆蓋日元貶值帶來的影響,日元貶值直接壓縮公司凈利潤空間。
除海隆軟外,東軟集團(600718)也是面向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的軟件外包大鱷,這方面的業務收入也接近營業收入的的三成,但公司表示主要以美元進行結算,所受的影響并不大,2012年營業收入也略有增長。
電子制造業呈兩極分化
業內人士分析稱,日元貶值對電子元器件行業公司影響不一,有的公司以美元結算,則基本沒影響;如果是在日本進行原材料采購,還將從中受益。國內LED顯示行業是最為典型的例子。由于技術落后,國內面板行業有大量生產線設備和零部件需要從日本采購,隨著國內面板需求量的增加,這些采購量未來會越來越大,在此輪日元貶值中,對日進口業務占比較多的相關企業也將會持續受益。
以京東方(000725)為例,該公司是國內面板行業龍頭企業,對日本業務往來體量較大,日元匯率的走勢對公司業績影響也較為明顯,在2011年中期業績出現虧損時,公司曾表示,由于主要原材料和新產線設備采購以日元結算比例較大,出口產品以美元計算,匯率波動給公司匯兌損益帶來較大負面影響。去年四季度以來,面板市場回暖,另一邊廂,日元快速貶值,使京東方的開始扭虧為盈,公司預計2012年全年盈利在5000萬至1億元之間。公司發布的一季報預告顯示將盈利2至2.5億元,創過去多年的紀錄。
還有一個財務細節值得注意,京東方目前持有巨額日元債務,近期日元的貶值將使得公司債務規模縮小,未來會進一步減輕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