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光大證券一篇中性評級研究報告推倒了多米諾骨牌,兩段欲言又止的微博引發了上市公司與賣方券商研究員復雜的利益關系,也讓上市公司南京中商操縱股價內幕浮出水面。
兩則離奇消失的微博
4月15日名為“光大唐老鴨”有關上市公司董秘威脅研究員的微博引發了輿論的關注。“做了4年研究員,第一次碰到董秘親自打電話來興師問罪,說不跟著管理層意志推票,走著瞧,難道賣方就不能有一點獨立觀點了?”
該微博一經發出即引起市場的競猜游戲,業內人士向記者證實“光大唐老鴨”正是光大證券零售業的研究員唐佳睿,該研究員近期針對南京中商的年報以及一季報發布了《業績巨幅波動,期間費用率變化較大》的研究報告,該研究報告指出“鑒于隨著公司2013年開始業績釋放強勁,凈利率將從歷史的近1%逐漸提升至3%-5%的行業平均水平,之前較高的彈性將逐漸回歸正常”,他同時認為鑒于當前較高的市盈率透支未來業績持續高增長的預期,將南京中商評級首次給予中性。業內人士猜測正是由于該報告的中性評級觸怒了上市公司南京中商。
不過記者注意到,該微博在刊發2小時后卻被刪除,其中轉發該微博的名為“投資人阮某人”的網友表示“方才14:00左右發的微博,因當事人迫于壓力,私信本人,現全部刪除。”
本以為該事件就此告一段落,然而南京中商董秘張新生的一則似乎有意所指的回應則讓該事件重回輿論的漩渦,4月17日南京中商董秘張新生發表微博稱“將上市公司完全按行業進行估值應該需要徹底反思。像蘋果公司到底是硬件提供商還是軟件提供商?像那樣跨領域、跨行業整合資源能力的公司早已被市場充分認可,而資本市場卻簡單地以主營業務論之,夸夸其談市盈率”,這則看似對研究員市盈率質疑的回應則進一步證實了市場的普遍猜測。
對此,記者致電南京中商證券部,卻遭到該公司工作人員粗暴掛斷電話,記者再次致電該公開電話已無人接聽,隨即記者私信董秘張新生,在未得到任何回應的同時,記者注意到,董秘以上微博也被詭異刪除。至此,事件愈發顯得撲朔迷離。
“不推票、走著瞧”的背后
究竟是光大證券的研報“胡說八道”,還是上市公司蓄意操縱股價?兩則微博又緣何均被蹊蹺刪除,是否涉及不為人知的利益關系?
實際上,在此事件不久前,南京中商剛剛發布了2012年報以及2013年一季報,相比于2012年的業績平平,2013年的業績卻讓投資者閃花了眼,數據顯示,2013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55億元,同比增長21.88%;實現歸屬凈利潤1.29億元,同比增長13554%。讓人不解的是在4月15日這一靚麗業績報告發布前,二級市場股價卻提前有所反應,4月8日-4月15日期間該股股價曾逆市上漲9.13%。
更加耐人尋味的是在一個月前該公司剛剛發布了董事長祝義材的增持結果公告,公告顯示截止增持期限屆滿,實際控制人祝義材直接和間接合計持有南京中商1.62億股,股份比例升至71%。這意味著祝義材的持股比例已接近75%的終止上市底線。
在此前2012年8月11日南京中商披露的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祝義材明確表示增持不以終止南京中商股票上市交易為目的。因此在“瘋狂”增持的背后,祝義材到底意欲何為也引發各種猜測。
毫無疑問,伴隨著此次業績利好的發布,將帶來二級市場股價的大幅上揚,而被不少散戶奉為投資寶典的券商研究報告的吹捧則更加有助于股價的一飛沖天,記者注意到,針對南京中商的年報以及一季報7家券商同時給予增持或買入評級,而光大證券此時卻不合時宜的給予了中性評級,雖然研報內容均為“財報上客觀反映的事實”,不過顯然嚴重違背了管理層的意志,更加阻礙大股東從二級市場獲利的機會,這也不難理解對此該公司董秘惱羞成怒了。
難避內幕交易嫌疑
但是,備受質疑的是從大股東增持時間點來看卻讓增持時間點過于敏感,資料顯示,該公司于3月19日發布了股東增持結果公告,而公司業績報告則在4月15日發布,根據交易所的最新規定,上市公司業績快報或者定期報告公告前10日內,相關股東不得增持上市公司股份。而修訂前的指引規定,公司定期報告公告前30日內相關股東不得增持。顯然大股東的增持時間已違反了修訂前的規定,卻恰到好處的規避了窗口敏感期的新規風險,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從增持時間口來看,雖然規避了法律風險,但增持行動與業績報告相差不足30天的時間差來看未免仍過于巧合,因此并不能排除該公司內幕交易的可能嫌疑。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南京中商的質疑不僅于此,“為什么其他的同行業個股,業績和股價都與南京中商差距那么厲害?難道是南京中商管理層超級厲害?”,有投資者認為這或代表產業資本坐莊時代的來臨,南京中商在扣除大股東及其關聯資本,實際流通盤已經十分有限。
而一位以技術分析見長的分析師對本刊記者表示,從股價走勢來看,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南京中商股價大幅上漲并伴隨成交量的顯著放大,此后3年多時間股價一直處于高位震蕩的態勢,但成交量日益萎縮,表明該股已被主力控盤,并顯示出“莊股”的特征。
二級市場上,4月18日南京中商高開低走全天大跌3.34%。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則直言:作為一家治理結構備受市場質疑、券商研究員分歧較大、流通籌碼高度集中的公司,建議投資者看看就好,參與其中務必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