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這個題目,感覺有點眼熟,我是借用了錢鐘書先生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這個名字。
錢鐘書先生在這本散文集的序里,對書名是有所交代的,他說:假使人生是一部大書,那末,下面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看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
當我把錢鐘書先生這篇序里的“人生”二字,換成“公募”、“鵬華”等字眼時,發現也非常貼切。
自1998年發軔,今年公募基金迎來了15年的生日,如果把公募基金看作一個成長中的生命,現在應該是他的志學之年。老子說,吾十之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若如此,公募這本大書上,還留下大篇大篇的空白,作為最早成立并打下堅實基礎的“老十家”之一鵬華亦是如此。
公募開啟新周期 鵬華鍛造差異化優勢
在寫鵬華之前,筆者想先對整個公募基金行業做一些回顧,因為,“老十家”之一的鵬華基金公司發展,也沒有脫離行業周期的困囿。
借用錢鐘書先生“寫在人生邊上”的題目,還有另外一層目的。對公募基金而言,也處在行業的邊上,即是過去15年即將結束的邊上,也處在未來15年開啟的邊上,這算是對公募轉型更文學化的表述。
轉型,這是中國當前社會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公募行業也不例外。那么,對公募而言,這個詞背后到底意味著什么?
政策層面,首先,新修訂的《基金法》將于6月1日正式實施,這意味著券商、保險、陽光私募等機構也正式可以從事公募業務,公募原有的牌照壟斷極大放開,整個行業的競爭前所未有的市場化。
其次,公募基金公司子公司放行,公募基金行業的投資范疇空前放開。這兩項政策使得公募基金公司定位發生巨大變化,即綜合的財富管理公司,可以預期,未來公募業務只是財富管理集團的重要業務之一。
再次,公募原來的產品審批制變為注冊制,相比原來的產品有限供給,未來批量化的生產成為趨勢,這尤其體現在ETF等工具類產品中,渠道紅利也基本消耗殆盡,一些大型基金公司近幾年來之所以不遺余力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也與他們引領行業的前沿,真實感受行業變遷有關。
至此,公募原有的牌照紅利、產品相對稀缺所帶來的渠道紅利等會很快喪失殆盡,這是公募十五周年所體現出的重大變化。
與此同時,公募基金的產品結構正在發生很大轉變。作為“老十家”之一,鵬華基金公司的成長大體沒有脫離整個行業的周期波動,但與整個公募行業近一兩年來才重視固定收益類產品比,鵬華起步更早。
wind數據顯示,2012年,鵬華固定收益類產品資產規模已經占到整個公司公募產品資產規模的50%以上。
團隊耕耘十余載 成就固收王者之師
這兩年,鵬華基金公司固定收益團隊因持續良好的業績受到媒體等廣泛關注,事實上,一個團隊優秀,并非一朝一夕練就。
鵬華是行業內最早開始組建固定收益投研團隊的基金公司之一,其從2003年開始發行并管理公募債券基金,經歷了牛熊市的多次周期,積累了豐富的投資經驗,投資風格也日趨穩定。
至今,鵬華基金固收團隊已成為業內為數不多的“雙十”團隊——固收團隊組建及發展近10年、團隊內債券基金經理平均從業年限近10年,被業內譽為固定收益“王者之師”。
作為目前基金公司中從業時間最長、同時也是為數不多的女性固定收益總監,初冬長期保持對固定收益領域的專注,辛勤耕耘十余年,打造出不斷壯大的鵬華債券研究和投資團隊。
2013年3月29日,筆者在“金牛獎”的頒獎會場見到了鵬華基金初冬、陽先偉,低調、言語干練而富有邏輯,其分別管理的鵬華豐盛穩固收益債券、鵬華豐收債券、鵬華普天債券分別獲得2012年債券型金牛基金、三年期債券型金牛基金和五年期債券型金牛基金。
務實專業造就穩進者鵬華
跟鵬華人接觸的比較多,這大概包括多位高管、基金經理、研究人員、市場以及銷售人員不下20多位,他們傳遞給人的印象是務實、專業而追求卓越。
這些差不多是鵬華基金公司的品格。務實但勇于創新,追求卓越但又不冒進。對于公募基金行業,這些品質因為基礎所以常常被忽略,因為常常被忽略所以堅持下來就顯得尤為可貴。
正是具備這些品質,過去的幾年里,鵬華基金取得非常好的成績,并且,行業的地位、品牌也在穩步上升。
從持有人的層面看,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鵬華旗下所有基金自成立以來的累計分紅金額達202億元,其中最近3年的累計分紅金額達67億元,最近4年的累計分紅金額達73億元,為廣大持有人奉獻了實實在在的回報。
從鵬華在公募的地位來看,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其資產實現了有效增長,公募資產和非公募資產總規模超過1310億元,進入行業前十。
應該說,鵬華在綜合類的財富管理公司的路上早就邁開一步,經過十多年的積淀,其已經初步形成了公募業務、非公募業務并駕齊驅,高風險的權益類產品和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產品也幾乎平行發展的均衡狀態,各方面的投資管理經驗都是向財富管理公司轉型的不可或缺的條件。
回到錢鐘書先生寫在人生邊上,在鵬華基金這本剛剛起筆的書里,總資產超過1300億元,既是過去14年的全部榮譽的量化和肯定,同時,面對資產管理行業轉型,面對百萬個人客戶和多家機構客戶,未來15年,有諸多的空白需要撰寫。
這些,是激勵,是更大的責任,也是一個企業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