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沐浴早來的春風已經一月有余,自去年12月4日上證1949點以來,大盤呈現逼空式上漲,少有的幾次震蕩也屬于強勢震蕩。由于習慣于熊市思維,大盤一有震蕩,一些投資者就擔心“狼”來了。這種現象在2050點、2150點震蕩時都有過。新年開始大盤在2296點之下大幅震蕩,這次“狼”是不是真的來了?還要看一看。實際上,春風依舊在,大盤有可能只是在2300點關前調整蓄勢,以便繼續向上拓展空間。
春風依舊在,是說推動這波行情的動力依然存在。這種動力主要是:新一屆中央領導的改革開放、廉政反腐和親民的新風日益突出;經濟開始企穩好轉,有望進入平穩增長的階段;股市供求關系明顯改善,而且正醞釀新的改革和擴大資金來源;低估值雖有改變,但仍有修復的空間。這些說明,基本的動力沒有變,而且還有增強的趨勢。要說變化大的,那就是股指。近一個月來,上證綜指最高漲了近350點,滬深300最高漲了420多點,說明藍籌股的投資價值開始得到認可。銀行股是這波行情的主力,雖然漲幅可觀,但就市盈率而言,目前也只是在5.5至7.5倍之間,仍然是A股市場的估值洼地。大盤到了目前的點位,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盤和解套盤,而又一直沒有像樣的調整。因而目前的震蕩調整是正常的。大盤上漲的動力猶在,經過調整更有利于大盤繼續上行。
對于大盤是上還是下,目前市場最關心是新股IPO。最近市場的信息很多,主要是:新股發行改革制定五大重點,改變上市獨木橋;證監會發布專項檢查,IPO迎來最嚴審核;新股發行醞釀新改革,欺詐上市成打擊重點;證監會謀劃降低內地企業赴港IPO門檻;本月中旬新三板擴容;還有個股,新華網IPO申請獲受理、銀河證券IPO重啟無望或改道H股、初審企業一周新增32家、89家未審先撤,等等。幾乎每天都有這么方面的信息和傳聞。這些說明,機構、媒體和普通投資者都十分關心這個問題,同時也說明證監會確實在研究制定新股IPO的種種新規。我國一直強調要重點發展實體經濟,而股市的基本功能就是發行股票為實體經濟籌集資金,優化資源配置,從而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求得自身的發展。這些年的問題是新股發行數量之多、價格之高、規模之大、速度之快,超出了股市的承受能力,因而使股市連續五年進入熊市狀態,最后不得不減少發行和在一定時期停止新股發行上市,深入進行改革。相信有以往的經驗教訓,這次對IPO的改革和重啟,一定會有大的改進,會對股市的健康發展起積極作用。
春風依舊在,并不是說可以放松對這波行情的風險控制。股市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高風險性。股票的買賣會受到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就目前的形勢來看,除了要警惕系統性風險以外,更要注意結構性風險和個股操作中的風險。如踩上年報地雷、所持股票的重大預期發生變化、遭遇黑天鵝事件。還有這山望著那山高、頻繁換股,盲目追漲殺跌等。無論股市是漲是跌,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控制好自己的倉位。
A股市場一直被稱為政策市,至少是受政策影響很大。據筆者觀察,自A股市場建立以來,管理層對股市的發展和監督管理有一條主線,那就是發股票、籌資金,以發展實體經濟,同時嚴格控制和防止出現大的風險。從目前的情勢來看,管理層正在改革新股IPO,期待有好的有利于股市健康發展的新規出臺。如果還像過去那樣發行股票,就會引起股市大幅下跌,改變股市的運行趨勢。回顧過去幾次大跌,有的就是因為一只大盤股發行上市或者一只大盤股的重磅再融資引發的。在風險控制方面,管理層常常在認為漲升風險較大時,會停牌追查瘋漲的個股。這種舉動越多,對大盤的影響就越大。目前只對聯創節能采取過這種措施。另一個做法是提示風險,對投資者進行風險教育,然后出臺諸如大量發行上市新股、上調印花稅率等措施和政策,以求在股市剎車和擠泡沫。目前,這類舉措,除對聯創節能以外,還沒有出現。股票的價值,特別是以銀行股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股的價值,仍在管理層鼓勵投資的范圍之內。而對于聯創節能的炒作,可以作為瘋炒小盤題材股的警示。總之,既要注意風險控制,又不必過于緊張,以免辜負這樣難得的春季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