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股市進入到財務年報的公布期。從基本面信息來看,管理層加大了對IPO擬上市公司的監管力度,比如中國證監會于日前正式發布《關于做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財務報告專項檢查工作的通知》。堅決打擊發行人粉飾業績、欺詐上市、虛假披露等行為,嚴懲保薦機構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和重大遺漏以及幫助發行人過度包裝、合謀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但通過市場實際情況來看,年報期間,監管層更應將上市公司年報質量納入最嚴格的動態監管,因為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A股市場公司財務問題依然嚴重,因此監管層不僅要對未來IPO公司加大財務問題打擊,其對已上市公司的年報需要加大重點監查,及時處理。
近年市場實際顯示,業績變臉公司的增加與粉飾業績的財務問題異常突出,比如通過市場近年財務報告研究發現,一些公司業績突上突下,上市前及上市后業績變化極大,一會巨額收益較好,一會又虧損有加,忽兒年報出現巨增利潤保殼成功,隨之季報虧損等,這些部分公司異常的財務信號都需要管理層從保護投資者利益、打擊財務造假的角度進行重點跟蹤與調查。
日前商務部研究院發布2012年中國非金融上市公司財務安全分析報告,報告顯示:上市公司財務問題異常嚴重,中國非金融上市公司總體財務安全快速下降趨勢明顯,其下降量級和呈現的風險程度前所未見。截止2012年10月,上市公司財務安全總指數為4776.67,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56個基點,同比下降幅度為13.7%。通過Themis純定量異常值評級分析看,截止2012年第三季度,在1689家樣本中,有823家上市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財務報表粉飾嫌疑,占全部樣本上市公司的48.73%。對于投資者而言這樣的公司無疑是非常危險的,這一數據已充分顯示A股已上市公司財務問題異常嚴峻的事實。
從相關機構研究報告來看,其顯然沒有將金融類公司納入其中,但從相關指標如資產負債率、毛利率、凈利潤與回報、債務規模等方面來看,其部分公司同樣存在相關財務風險,因此筆者研究認為,在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公布期,證監會及相關監管部門需要對市場異常信息與上市公司動態進行嚴密監查,及時將存在重大財務問題和粉飾財務報表嫌疑的公司進行密切跟蹤與及時查處或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可靠。
從監查的科目來看,實際上對比動態因素是可以發現其財務問題或粉飾財務報表的公司,比如對應收和應付科目、銷售收入科目、銷售成本、無形資產、總資產、凈資產、借款、固定資產等相關科目進行動態分析,出現重大異動,分析原因,敦促相關公司財務信息真實可靠等工作就應是證監會年報期間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總體來看,年報期間,監管層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證財務信息質量的展開,維護市場信息的公平、公開與公正,讓違規公司與個人受到處罰或警示規范,只有將打擊財務造假的工作從源頭或歷史與未來綜合治理,證券市場才可能迎來健康發展的春天,保護投資者利益者會更加鞏固。從中國證監會工作人員數量來看,規模已經超越部分成熟市場國家相關機構雇員數,在上市公司數量相比而言為少的背景中,相信年報期間加大財務規范力度與維護財務數據真實可靠、打擊財務造假行為方面應有很多具體的工作可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