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澡洗太久會致癌,您知道嗎?自來水中的消毒物質經加溫后揮發,吸入人體會致癌。調查顯示,超過30分鐘就有危險。熱呼呼的洗澡水不停地往身上沖,水中的致癌物質經過加熱后揮發,經由呼吸道大量進入人體。”這是最近流傳的一條微博,在網絡上引起強烈的反響。有人驚訝,也有人擔心,但更多人表示不管致不致癌,洗澡太久確實不是好事。
醫院:未曾接診洗澡致癌患者
“這條微博里,其實隱藏一個關鍵的專業名詞,那就是氯仿。”廣西南寧市人民醫院急診科負責人解釋說,氯仿是三氯甲烷的別稱。自來水要消毒,會使用到氯氣,而氯氣會和水里的一些物質結合形成三氯甲烷、三氯乙烯等物質。這些物質,有消毒殺菌的作用,但同時對人體也有副作用。
據悉,三氯甲烷是有機合成的重要原料,也用于藥物制造和麻醉等,使用氯消毒的飲水中也確實存在微量的三氯甲烷,經過高溫會揮發。該負責人說,臨床上的確有醫生救治過三氯甲烷中毒的患者,但是,這些患者并非因為洗澡導致,而是長期在有高濃度的三氯甲烷的工作環境中吸入或吸收大量的三氯甲烷后導致的中毒。
張春寶是解放軍三○三醫院急診科主任,接診過大大小小的急診患者,但他表示“這么多年了,醫院見過洗澡暈倒的,甚至洗澡猝死的,還真沒見過洗澡致癌的”。不少醫生也表示,微博上的說法從理論上是有可能的,但是,自來水中的三氯甲烷含量,國家有一個標準,按照標準操作消毒后的自來水,其有害物質的含量是微乎其微的,對人體幾乎沒有什么影響。此外,腫瘤的發生是復雜的,其機制到現在都還沒有研究出來,通過洗澡這樣的行為會致癌,這樣的結果不能讓人信服。
提醒:六種情況不宜洗澡
雖然洗澡致癌不成立,但洗澡時還是應該注意,臨床上經常有洗澡導致暈倒,甚至一氧化碳中毒的。
皮膚科專家提醒,有六種情況不宜洗澡,分別是血壓過低時、酒后、飽餐后、勞動后、發燒時,以及體質較差的女性不能用冷水洗澡。此外,洗澡時水溫不宜太高,洗的時間也不要太長,以免造成暈厥。
對于皮膚干燥的人來說,頻繁洗澡可能會導致皮膚更敏感,特別是皮脂腺分泌不太活躍的老人,更容易患上濕疹。另外,水溫太高對皮膚有刺激,水溫在38℃左右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