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肉才能長得壯”是誤區
改革開放以來,以麥當勞、肯德基為代表的西方膳食結構被帶了過來。包括二三十年前就有一個想法,說中國的足球上不去,說人家足球強國的孩子從小就吃牛肉,咱們的孩子沒有吃那么多牛肉,體能當然上不去了,所以這球就踢不好。其實我們最近這幾代足球運動員,他們從小就可以隨便吃牛肉了。“吃肉才能長得壯”其實是一個誤區,認為肉吃得多人才能強健,尤其是男孩子,哪知道我們祖祖輩輩消化道的結構,包括我們的消化酶,都不足以應付這么多的肉。
其實從絕對值來講,我國居民城市人口肉類的消費是比較高了,但是平均下來不高,就是城市人口比起歐美也吃得沒有他們那么多。但就是這樣,很多人還是吃得血脂異常了。
幾千年的基因不可能馬上轉變
所以,不是我們吃肉的絕對量大,而是吃下的肉我們處理不了,這是最大的問題。因為人3ItO42zzJQLlS8pY6wlp7A==體的消化結構、消化酶的轉變是要有一個過程的,它是一個基因的改變,我們幾千年來以“素食”為主的基因不可能一下子就發生變化。就因為這樣,我們給孩子吃很多肉,誤以為能讓孩子強健,結果孩子吃得身體很胖。身高體重上去了,體能卻沒上去。
所以我們不能把歐美的膳食結構照搬過來,哪怕在他們那已經很科學了,是適宜的,到我們這兒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加以調整。
“忌蛋不忌肉”是瞎忙活
很多人怕膽固醇高,就非常緊張像蛋黃這一類的食物。實際上,人體總的膽固醇1/3是食物來源的,2/3(60-70%)是人體自身合成的。那么,人體自身怎么就合成得多了呢?主要的原因是攝入了飽和脂肪酸(紅肉中飽和脂肪酸含量是比較高的),飽和脂肪酸既是合成膽固醇的原料,又會刺激人體把那些原料合成膽固醇。 就是說,你可能把蛋黃忌了,但是對不起,你一勺肥肉就已經把那個蛋黃里拿掉的膽固醇又拽回來了。所以,很多人不忌肉,但是不吃蛋黃,其實都是瞎忙活。
中國人每天應該吃多少肉
那么,對中國人來說,每天吃多少肉合適呢?我通常告訴大家是這樣的,所有的肉,不僅僅是紅肉了,還包括雞肉、鴨肉、魚肉等白肉,每天攝入的量也就應該是食指和中指加起來這么多,熟的,因為生的會比這個體積稍微大出來20-30%。
關于紅肉和白肉所占的比例,現在科學界還沒有一個具體的量,我個人的觀點是紅肉也就占到1/3,可能就像紅燒肉那么大一塊吧,全天這一塊紅肉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