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青年京劇演員張青松從中國戲曲學院畢業后就來到北京京劇院,成為梅蘭芳京劇團的一名武丑演員。在第二屆青年京劇演員(北京)擂臺邀請賽上,張青松以零點零幾分的差距屈居第二名,引起評委和業內專家的關注。其實,早在2011年張青松便參加了首屆青年京劇演員擂臺賽(武戲組),遺憾的是那次比賽中他膝蓋受傷,在經歷了一年多殘酷的康復訓練后終于重新登上舞臺。然而腿傷對高難度動作的影響,導致他此次擂臺邀請賽上以微弱差距屈居第二名。
說起參加首屆青年京劇演員(北京)擂臺邀請賽的過程,張青松歷歷在目,那是2011年11月4日,為什么記得這么清楚?因為那天,一個云里翻下高的動作導致他右腿膝蓋半月板撕裂,醫生要求他做手術,把半月板全部切掉,對于一名武戲演員來說無異于藝術生涯的終結!張青松堅決拒絕了,果斷選擇保守治療。這是一條更加艱苦的道路,讓一名根本無法走路的人每天堅持運動,要增加肌肉的能力,用肌肉來彌補半月板的缺陷。張青松咬牙堅持,一年多以后終于恢復到可以重新登臺。
此次擂臺邀請賽,張青松拿出了自己最熟悉的武丑大戲《三盜九龍杯》。張青松的師父年金鵬是著名武丑張春華的徒弟,這出戲由張春華親授,年金鵬又一字一句地傳授給了張青松,非常正統。武丑戲里有兩個大戲難度很大,《連環套》和《三盜九龍杯》,這兩出戲不像一般的武丑戲身段多,而是文戲多。武丑的念白給人以爽脆的響亮之感,脆勁是表現嘴皮子功夫的,追求一種力度、一種膛音。武丑,尤其是“開口跳”,人物大都快言快語,說起話來像機關槍似的又快又猛,頗具穿透力。因此,要達到這樣的藝術效果,就必須苦練嘴皮子功夫。這種爽脆響亮的念白風格在“開口跳”中有比較突出的體現。如《三盜九龍杯》“慶賀黃馬褂”一場,楊香武幾段經典的聯珠白,必須要把竹筒倒豆子般脆亮的勁頭念出來,讓觀眾徹底地過癮。要是把這場文戲唱“火”了,那后面的武戲就好唱了。有經驗的武丑演員都知道,《三盜九龍杯》最難唱的就是這場文戲。因此,以《三盜九龍杯》這出戲來檢驗一個“開口跳”演員合格與否,是最好的標尺。
可巧,張青松與貴州京劇院的武丑演員范玉同報了這出《三盜九龍杯》,于是大賽安排兩人合演這出戲。由于擔心腿傷支撐不住,張青松跟范玉商量,高難度動作戲都由范玉來做。因此,表現優秀的張青松在最終得分上差了對方分毫的難度技巧。張青松對于此次擂臺賽成績很樂觀,雖然因腿傷而未能完全發揮,但通過擂臺賽,他對自己的水平有了更多把握。
張青松是師父年金鵬的大徒弟,自上大學時就跟隨師父學戲,師徒感情非常深厚,在他眼里師父更像是一位父親,“我師父特別隨和,有什么都可以溝通,戲上有不合適的地方他叫我們大伙兒一塊兒琢磨。一過節就把我們師兄弟們叫家里去改善伙食,平時沒事兒我們都去學校找老師旁聽課,也是不斷地學習。”雖然遇到過坎坷,但樂觀的張青松覺得自己還是幸運的,一來北京京劇院就趕上李恩杰院長到任,提供了很多演出鍛煉的機會。
張青松現為梅蘭芳京劇團的一員,他有更遠大的目標,就是參加下一屆CCTV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我們祝愿樂觀向上的他取得理想的成績!
(編輯·宋冰華)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