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中老年人來說,退行性關節疾病幾乎是無藥可救的痛苦,上下樓、系鞋帶,甚至蹲馬桶都變得痛苦,很多人都認為這便是衰老了,繼而慢慢接受、習慣這個現實。今年60歲的張阿姨也是如此,若不是今年7月陪剛做完脊椎手術的老伴來北京小湯山醫院康復,她不會知道這種退行性關節疾病是可以通過康復治療的。
作為北京市屬三級醫療機構、北京干部體檢保健基地、全國首批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小湯山醫院擁有眾多先進的大型診療設備(核磁共振、CT、大型生化分析儀、熒光定量PCR儀、康復機器人、高檔康復評定等),設有各種室內水療、體療、理療、康復、健身等醫療保健項目,可提供門診就醫、住院治療、健康管理、健康體檢等多種服務,并以康復醫療、健康管理為主要特色。各種醫療、健身、康復輔助指導訓練項目,搭積木、打地鼠、撿豆子、水中騎單車……這些不是游戲,都是康復項目。今年小湯山醫院已經更名為北京小湯山康復醫院。目前北京市帶有康復兩個字的醫療機構只有三家,一些大醫院的康復科甚至沒有病床,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巨大的康復需求。
小湯山醫院院長平昭說:“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積極進行康復治療可以明顯延長患者壽命。在腦血管意外存活患者中,經過積極及時的康復治療可使90%患者回歸社會,30%患者恢復工作;不進行康復治療,上述兩方面恢復者僅為6%和5%。癌癥患者需要在手術、放化療之后,對慢性疼痛、身體衰竭、免疫功能、放化療反應等給予心理、中醫傳統治療、有氧運動、肢體功能訓練、器械訓練、物理治療等康復措施。”即使是小湯山醫院這樣康復科室規模比較大的醫院,康復的病床數量也只有150張左右,遠不能滿足需求。
小湯山醫院康復中心主任武亮說,小湯山醫院擅長的就是慢性病的康復。關節疾病患者、支架術后患者、多種慢性病集一身的患者,在小湯山醫院都很常見。醫院要根據每個人的病情,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方案。我們來看看張阿姨在小湯山醫院的日程表,一整天都排得滿滿的——早上8點-8點半,到理療組做雙膝及雙肘半導體激光治療,用來促進膝關節積液吸收、改善緩解疼痛、治療神經性皮炎等;8點35分-9點做超短波治療,促進雙膝無菌性炎癥及積液吸收;9點-9點半做雙膝等速運動測定及訓練,改善關節功能;9點50分-10點半做針灸治療,用來緩解疼痛、調整免疫及內分泌;上午的康復項目還有雙膝部按摩治療及肢體功能訓練。中午休息之后,下午1點半張阿姨要參加水療,幫助促進循環,改善關節功能;接下來還有雙下肢氣壓血液循環治療及藥物治療等。
張阿姨以前為了鍛煉身體,強迫自己做家務,逼著自己做運動,“現在才知道原來的運動是不科學的。等我出院后,就懂得如何運動才科學了。”張阿姨所居住的小區里老年人不少,像她這樣出現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的人更是成千上萬,“我原來以為只能干等著,等到最后坐輪椅,但是沒想到,康復的效果超乎我的想象!”在小湯山醫院康復一周后,張阿姨已經可以正常上樓梯,“我以前要橫著上樓,現在我可以跳躍著上樓。我給你表演一下吧!”
張阿姨的老伴、今年61歲的朱先生也在小湯山醫院康復。他要解決左手及雙下肢麻木、頸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突出的問題。每天的康復項目包括肢體功能訓練、情景互動訓練及四肢聯動訓練,針灸治療,平衡訓練等。像張阿姨這樣的夫妻檔康復患者在小湯山醫院康復中心很多,老兩口住在一間病房里,互相關照互相督促,康復進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