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一顆直徑15米左右的小行星在從太陽方向穿越地球軌道的時候“不慎”和地球撞了個滿懷,在俄羅斯車里雅賓克州上空20-30公里的高空爆炸解體,其釋放出的能量相當于好幾個廣島原子彈。隕星造成超過1200人受傷,約3000棟建筑物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面對這一不太常見的現象,各種各樣的說法滿天飛,從天文學家瀆職到美國武器試射,不一而足。盡管目前已經整理出的觀測數據只是冰山一角,但起碼我們已經可以較為肯定地解答一些疑問了,不妨借著這個機會,和大家討論一下和隕星有關的那些事兒。
隕星、隕石、流星、流星雨、小行星、彗星之間是什么關系?
隕星和隕石的中文定義比較模糊。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隕星和隕石均指落地未燃盡的大流星體(或者小的小行星)。一般來說,“隕石”的說法更常見一些。隕星或隕石有大有小,但一般直徑都在數厘米到數米不等。流星指星際空間中較小的固體顆粒(一般稱流星體)進入大氣層時摩擦發光的現象。流星體的直徑約在100微米至10米之間,一般在90-100公里的高度就燃盡了?;\統地說,流星雨是許多流星一同出現的現象。
小行星和彗星是太陽系小天體中較大的成員,它們比流星體大,但比大行星和矮行星要小,直徑從數百米到數百公里不等。流星、流星雨和隕石(隕星)大多來源于它們??偨Y起來就是:小行星和彗星產生流星和流星雨,小的小行星或者大的流星體落到地面而成為隕石。
天外飛石在地球上能砸起多大的“水花”?
目前人類在地球上尋獲的隕石,可分為墜落隕石與發現隕石兩類。那些經過大氣層時被觀測到而得以尋獲的隕石,稱為墜落隕石。而那些無聲無息地來到地球上,多年以后才被人們尋獲的隕石,叫做發現隕石。
到2011年6月為止,全世界收藏的墜落隕石標本大約有1096顆。根據前人收集的數據,每年的墜落隕石大多只是個位數,且傾向于集中在人口稠密的地區。
歐洲和亞洲以355顆和345顆的墜落隕石數量位居一二位,而在各國的排名中,美國和印度的墜落隕石數量位居前兩位,均達到100顆以上,而中國以57顆的數量居第四位。
當然,每年實際墜落到地球上的隕石遠不止發現的那么多。畢竟,很多隕石或因光芒黯淡,或因墜落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未被人發現。加拿大曾在1974年至1983年間執行隕石觀察和發現計劃,用60臺照相機對準天空觀測撞擊事件。研究者根據觀測結果估計,每年在地球上,大于0.1千克的隕石撞擊事件有19000起,而大于1千克的隕石撞擊事件也有4100起之多。
隕石傷到人的幾率有多大?
一份2006年解密的報告顯示,在上世紀80年代的英國,關于核能應用的安全性的爭論十分激烈。為了說服抵觸的公眾,英國當局想出了一個點子,他們將核能反應堆失事的概率,和其他各種事故的概率進行對比,其中就包括被隕石砸中的概率。當時科學家們計算給出的結論是:平均每7000年才會有一個英國人被隕石砸死。
而加拿大亨茨伯格天體物理研究院的研究者則根據一系列的假設,包括擬定“每個人占地0.2平方米”,探討隕石對于人類和建筑的傷害頻率。他們的計算結果顯示,在全世界范圍內,每9年會有一個人被隕石擊中,而每年有16幢建筑會因隕石撞擊而受損。不過,這一數據卻比實際報道的數據要高很多,畢竟有些事件可能未引起關注。
現有的隕石擊中過人、可信度較高的記錄有兩件。1991年8月,曾有隕石光臨烏干達的姆巴萊,親吻了一名小男孩的頭部。這名小男孩被一塊3.6克的隕石碎塊砸中腦袋,但卻安然無恙。原因是這塊隕石撞上了香蕉樹樹葉大幅減速,威力得以大大降低。而最近一次引起廣泛關注的“天外飛石傷人”事件是在2009年6月,當時曾有媒體報道,14歲的德國小男孩布蘭克與一顆豌豆大小的隕石擦身而過,并在手背上留下一道傷疤,但這一新聞后被確認有造假嫌疑。
無論怎樣,真正被隕石砸中的人屈指可數。相對而言,建筑物以及其他地面物體和這些不速之客打的照面就要更多一點。根據加拿大皇家天文學會斯普拉特的統計,截止到1990年,隕石與人在一米以內有擦肩記錄的事例是4次,而隕石與建筑物直接發生親密接觸的事例是61次。
不過,邂逅一塊隕石,并不一定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糟糕。由于全世界的收藏家趨之若鶩,隕石還可能給你帶來大筆財富。隕石中的稀世珍寶,月亮隕石和火星隕石的價格甚至可以攀升至每克數千美元,遠高于黃金和鉆石。而一些被隕石砸中的物品,也可能賣出不菲的價格。所以,下次再看流星雨的時候,把愿望換成“讓隕石落在我身邊”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摘編自果殼網)
▲在隕石上,可以找到很多它穿過大氣層時留下的榮譽勛章。上圖(左)中,流星體的表面因高溫而熔化,形成像拇指按壓的痕跡,稱為氣印。上圖(右)中,流星體因固定朝向一個方向,最終形成錐狀。
■1954年3月30日,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安·霍奇斯太太不幸地成為人類歷史上有明確記錄的第一個被隕石砸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