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多久沒有逛音像店,多久沒有買CD了?
是不是所有的音樂都在網上在線聽或者下載的?
一年下來你會花多少錢看演唱會?
你會通過《中國好聲音》或《我是歌手》以及其他節目來追星嗎?
或者因為網上的火熱話題選擇性關注?
隨時隨地都可以@他/她?
歡迎進入2.0時代!
當1月18日《我是歌手》節目在湖南臺開播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在猜想,那個衣著簡單隨意的大媽是誰?為什么她能夠和羽泉、沙寶亮這些唱將站一起PK?但當她開腔,你是不是也震憾于一曲《等待》如天籟之音,隨后就上網追問度娘她是誰?
她就是黃綺珊,我們翻來翻去就只能找到幾頁關于她的過往介紹。原來,這是被淹沒的“亞洲第一女聲”!這些年她經歷了什么?為什么一把好嗓子卻默默無聞于大眾,僅有江湖高人之間的傳說?其實,她所經歷的,也不過是一個歌手在不同時代的遭遇吧?長得不是特別漂亮,因為沒能跟上時代炒作、推廣,沉寂了,但她一直活在音樂中,就像她后來唱的《離不開你》。慶幸有《我是歌手》這個節目,她又重回到我們視線中,并憑借節目的熱播和網絡的熱度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黃綺珊第一場出場時的表述讓人印象深刻:“這么多年來,我學習到如果面對和接納,這種很安靜地接受一些事情,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全世界都很浮躁,每個人都失去那種耐性、耐心,我也是想通過《等待》,告訴大家,安安靜靜地接受、等候,一定會有的。”
同樣,這段時間頻繁被提起、喚醒大家懷舊記憶的還有“快樂老家”的陳明、“北方的狼”齊秦、“催淚歌神”楊宗緯、永遠的“單身情歌”林志炫、永恒的BEYONG黃貫中、零點樂隊周曉鷗……
就像沙寶亮說的:“我覺得我不會緊張,但我還是非常緊張!大家以為能聽到我唱《暗香》,這個節目不應該是這樣的,應該讓大家能夠聽其他很多媒介聽不到的聲音。”對于其他傾心于音樂,獻身于自己熱愛的夢想的歌手或者音樂愛好者來說,何嘗不是如此。
每個音樂綜藝節目都有它的市場賣點和受眾群體,那些人們曾經為之瘋狂的《同一首歌》、《超級女生》甚至最近的《中國好聲音》、《我要上春晚》,絕不僅僅是草根選秀、明星薈萃那么簡單,不管是忠于原唱的經典,還是全新演繹的改編,我們狂熱于中的是借由他們點爆的音樂觸控。
也許你不能理解羽泉組合水火相融十五年依然迸發的激情,不能接受尚雯婕配合音樂風格展現的各種“雷人”造型,不能想象楊宗緯幾度面臨淘汰依然堅持演繹那英、王菲經典曲目的執著,SO What?他們站在這個舞臺上,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音樂理想和追求,那一刻他們只想唱出自己最完美的狀態,不管臺下觀眾評委是愕然還是陶醉。而我們在微博上或嘆或罵、朋友圈里潑冷水,都是助推它的燃料。這就是2.0年代的流行音樂生活,歌手和觀眾的距離連著無限的網絡,近在眼前……
互聯網成就還是毀滅了音樂?
對于依賴、習慣于網絡搜索的廣大樂迷來說,因為互聯網,各種原創或者經典音樂變得觸手可及了,甚至,很多“網絡傳奇”就是因為網絡的轉發傳播才變成廣為人知。
而唱片行業的沒落,在界業引發的則是更多的反思。就在2013年1月14日,音樂零售巨頭——英國老牌連鎖影音店因為網絡下載的影響和未能成功尋求資金申請破產。竇文濤在新近的一期節目里就提到:“就有一個唱片公司的總經理已經開始恨恨不已,說‘HMV要停止了,我覺得真正應該停止的應該是互聯網’。他認為互聯網毀了這個音樂,現在做音樂完全要靠叫病毒式的傳銷,音樂貶值了。他說現在靠互聯網傳播音樂就是‘屌絲’審美。比如我們過去我們知道什么樣的音樂是好的,但是現在不知道該做什么,因為不知道市場喜歡什么音樂,我們就知道那些在網上能夠傳播的,能夠流傳的。”
主持人李艾更傾向于“存在即是合理”。“我倒是覺得因為互聯網反而讓音樂的種類更細分化了。比如說那種所謂說的‘屌絲審美’的那種歌,真正的精英層類的人,他該不聽還是不聽,不會說因為很紅他就會去聽。”李艾的觀點是換另一種盈利模式。
數字音樂時代,音樂的市場在哪里?通過互聯網只是加大了傳播面,卻很難收回成本,音樂下載網站在目前還很難盈利。就像竇文濤說的,通過互聯網做音樂收不回錢來。
梁文道從聽眾的角度來解說市場消費習慣變化對觀眾審美的影響。“以前我們也談過好幾次想想音樂產業的未來,但我比較有興趣從一個音樂愛好者的角度來看,我不管你們音樂怎么做出來,這幾年變化也很大。因為以前聽的什么音樂是由精英壟斷的,甚至是某間唱片行只有他才有這些唱片,在圈子里他就是權威。你千辛萬苦才弄到一張碟,然后你聽的時候會反復聽,一首歌一首曲子很仔細研究。我還記得那個時候我們聽古典音樂一幫人,以前是聽說某一個大師的唱片,有了之后我們是拿譜對著聽的,然后再拿另外幾張來對著,很仔細地聽,但是比如說我現在也用itunes買音樂,或網上買音樂,你指頭一按就下來了,電腦里面儲存的幾萬首歌,你聽都沒聽過。今天說你音樂品位高是因為你懂行,你說出內行話。”
P=Phoenix Lifestyle
羽·泉 十五年激情與流行
羽·泉“在一起”已經十五年了,他們經歷的正是國內流行音樂史上傳統音像市場由極度發達到式微并過度到網絡音樂市場的時期。《我是歌手》上面,經他們重新編曲的曲目無不讓人耳目一新,也讓人們看到了經典重新煥發生活力的可能。陳羽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提到:“我希望看過這個節目的人能對歌手有新的定義,似乎歌手已經變成了一個誰想一想就可以做的實驗,其實并不是那樣。而且本來我們這幾年或者是近十年中國內地的流行音樂的發展以及市場環境的發展就不是特別健康的,各種各樣的選秀節目導致了歌手泛濫,導致版權再一次被無理強奸,讓很多職業的歌手都沒得演出。”而他們一起創立的巨匠娛樂公司,也是順應市場需要,把包括媒介、商業渠道等嫁接起來,為藝人的多元化發展做服務。
P:創作和現場帶動氣氛都是你們的強項,參加《我是歌手》的壓力出自哪方面?
羽泉:這個舞臺上壓力還是出自于自己吧,最主要是選歌,選什么樣的歌,歌曲怎樣去改編,怎樣帶給大家新鮮的享受、不一樣的體驗,如何把這些經典歌曲用新的方式演繹出來,是我們需要去想的。
P:作為參賽的競演歌手組合,同時也擔任音樂串講人活躍現場氣氛,身份比較特殊,要介紹其他歌手,觀眾互動比較多,這個度怎么把握?
海泉:因為這個畢竟是專業的音樂類型節目,不是綜藝節目,作為音樂串講人這個身份,主要還是想帶給大家更多的音樂專業知識,把羽泉所知道的當下的對于相關的歌手、歌曲盡可能詳細的介紹給觀眾,這就是我們想做到的,其他沒有考慮太多。
P:《我是歌手》的歌曲選擇主要考慮哪些因素?如何看待觀眾評審和業內評論的差距?
羽泉:最主要的還是首先歌曲要好,真的是好作品,是羽泉這些年來真的喜歡的歌曲。觀眾評審和業內評論的差距?其實不能用差距這個詞來形容,可能是不同的群體對標準也不一樣,羽泉做流行音樂,是希望帶給大部分人音樂的力量以及音樂的享受,所以沒有觀眾評審和業內評論這樣的差距、區分。
P:在《我是歌手》上面演唱的改編自經典的歌曲效果都很驚艷,在接下來的比賽或者以后的專輯制作、演唱會不會繼續這種創作?
羽泉:會的,我們馬上就會發翻唱專輯。會將《我是歌手》舞臺上演唱過的歌曲收錄進來。
P:如果說收獲,這個節目對你們最大的影響是什么?
羽泉:我們已經很多年沒有集中地去聽華語歌曲了,這個節目又把曾經很多很經典很優秀的華語歌曲集中來回顧,這對羽泉的音樂創作來講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幫助,和提供給羽泉更多感觸。
P:這么多期下來你們對哪一首歌的演繹最滿意?
羽泉:其實每一首歌都有它的特別之處,羽泉每選一首歌,都是真的對這首歌很喜歡。最打動我們的可能是《燭光里的媽媽》、《大中國》,《大中國》在演唱的時候可能有一些瑕疵,嗯,這種瑕疵也算一種遺憾的美吧。
P:新專輯籌備情況如何?網絡時代,大家都喜歡從網上在線或下載音樂,唱片市場沒有之前那么火爆了,也有在思考新的出路嗎?
羽泉:已經在準備了,5月底可能就會和大家見面。其實音樂是永遠被人們需要的東西,所謂的音樂市場影響傳統的CD或者是光盤載體這樣的營銷模式,隨著收聽和下載傳播的方式改變,音樂的傳播更傾向于互聯網或者是數字傳播,這也是全世界的趨勢,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當然對于中國現在的版權市場來講,過去就是盜版,現在是互聯網的下載傳播,這完全是沒有版權管理的,這不光是音樂的問題,這是一個國家的問題,對于文化尊重和管制的問題。
P:這幾年有很多網絡歌曲、神曲、口水歌是因為網絡的傳播紅極一時,這也是流行音樂面臨的語境,作為歌手而言如何看待、面對這種情境?
羽泉:我覺得存在就有道理,不管什么樣的歌曲能夠傳播走紅,對于它的時代特征,但是我想真正好的作品是要經過時間的洗禮、更多的沉淀,所以對于創作人來講,不該被各種各樣的特別是火爆一時的東西打擾,我們應該做自己,做自己喜歡的東西、想表達的東西。其實我覺得音樂不分網絡或者神曲或者口水歌之分,好歌就是好歌,能夠流傳下來的好歌才是經典作品。
P:十五年了,大眾審美、音樂市場等等外面環境一直在變,羽泉組合也有在不斷調整姿態吧?不變的是什么?
羽泉:作一個音樂人來講,無論這個世界怎么轉變,我們更應該聽從自己內心的感受,從生活中去抓取自己更希望表達的東西,音樂其實是一劑良藥能夠撫慰人心,在這個時代其實我們覺得自己有這樣的責任就是通過音樂讓更多人多一些心靈的溝通緩解壓力。隨著互聯網時代到來后,無論是音樂的傳播還是分享,都會給音樂人很多機遇,所以我們也會隨著這種形態的變化而去選擇更合適的工作方式。
P:十五周年的慶祝活動有哪些安排?接下來羽泉還會有哪些驚喜帶給大家?
羽泉:十五周年,對于羽泉來說,當然是很重要的大事件,接下來全國巡回演唱會,老歌翻唱專輯,原創新專輯都在計劃并準備當中了。這些算不算驚喜呢?哈哈。
尚雯婕 從超女到唱作先鋒
3月8日播出的《我是歌手》第四場第二次競演采用的是輪盤賽制,尚雯婕演唱S.H.E的歌曲《super star》,因表現不佳遺憾離場。她表示,這首歌要么就大改,完全改成自己的風格,要么就按照原唱的風格演唱。為了保險起見,她還是選擇了后者。不過,就像音樂教授山河說的,她的唱腔不適合卡節奏,而是拋開出去。同樣,她在采訪中也經常提到,不喜歡煽情,不喜歡唱慢歌,享受的是力量揮發和出其不意的爆發。“我只管唱好我的歌,也向前輩學習討教。至于什么上上下下,六年前不在乎,六年后怎在乎。”
其實,八期下來,每一場她都帶來了讓人驚艷的造型和全場震撼的唱腔,聲音穩定有厚度,十足的歐美巨星范,氣場強大,讓樂迷們對她的音樂定位和風格都有了新的認識,網絡上的態度也從一開始的質疑改觀為欣賞,其實已經無憾了。賽后,她在微博上寫了一句話:“Dog days are over, 從哪里跌倒, 我尚雯婕就一定從哪里爬起來!我是歌手, 我是誰都打不死的歌手!”
質疑,只會讓她的孤獨成為強大;目光,讓她的偏執壯麗爆炸!離開,讓她的夢想繼續長大。這就是尚雯婕,活在音樂中的她是幸福的。因為心底始終有個信仰,為音樂而生。
P:作為超女總冠軍出身,《我是歌手》很適合你PK女王的氣場。六年的跨度,你怎么看自己臺風等各方面的變化?
尚雯婕:我最大的變化應該還是來自音樂,現在我有了自己的原創電子樂,所以在舞臺上更加自信了。這些年音樂上的探索也讓我對自己各方面的風格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包括聽覺和視覺上各方面的演繹。
P:你的每次出場都有著讓人驚艷的造型。你怎么看自己的造型、選曲、音色等的表現?
尚雯婕:每次選歌都會是我、我的團隊和導演組一起商量選定下一場的曲目,我們會優先考慮在編曲上改編空間比較大的歌曲,然后由我和我的團隊來商量適合表達這種音樂的造型和演繹方法。所有一切還是以更好地輔助音樂為主。
P:很多人都說,音樂是你的一個時尚舞臺,所以時尚也是你的一個風格符號?從“雷神”到“女神”的轉型是重新定位的結果?時尚態度是不是因時而變了?
尚雯婕:我的時尚態度一直都沒有變,就是我的音樂風格。我的音樂風格決定了我作為歌手的時尚風格。這幾年我從創作外放的電子舞曲到2011年開始做實驗性的電子音樂,我的時尚理念也隨著音樂從表達一種看得見的個性,轉為外在看不見,卻內在更極致的個性。
P:參加《我是歌手》節目的收獲和遺憾是什么?
尚雯婕:作為歌手,對我個人最大的收獲是讓我對舞臺重拾了信心和熱情。因為隨著這幾年的工作,我發覺自己越來越不喜歡站在臺上唱歌,更喜歡自己創作。沒什么遺憾,我覺得站在那個舞臺上的人都是贏家。
P:每輪觀眾評委給出的票數不上不下,或者也是因為大家驚嘆于你的造型和音色的同時,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對這種電子音樂搖滾的接受程度不同?
尚雯婕:現場500名觀眾的投票能反映一部分觀眾的喜好,但畢竟還是代替不了大眾。我相信喜歡電子樂的人群現在正在國內穩步得增長。
P:實驗電子在目前還是比較前衛的音樂風格,傳唱難度比較大,你怎么樣看自我表達和大眾審美、接受能力的差距?
尚雯婕:電子樂本身不是一種適合傳唱的音樂。市場和大眾需要不同風格的音樂和做不同音樂的音樂人。而且我相信電子樂是未來最有潛力的音樂門類。
P:創作的過程中你考慮得比較多的因素是什么?
尚雯婕:自己對旋律及音色的喜好。
P:這幾年有很多歌手是因為音樂之外的新聞持續獲得關注,這也是流行音樂面臨的語境,作為歌手而言如何看待、應對這種情境?
尚雯婕:繼續專心做我們自己該做的創作和嘗試。
P:這些年來你也在不斷調整姿態,新的“五年計劃”已經過半,你怎么定位自己電子音樂唱作人的身份?接下來會有怎么樣的動作或新專輯?
尚雯婕:我還是繼續自己帶有實驗性的音樂創作。希望自己能做出更不一樣的電子樂。今年會有新的作品問世,會是和之前兩張都不一樣的電子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