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城鎮化與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我主要有以下三個基本觀點:一是城鎮化是汽車行業全面增長的一個重大機遇;第二,城鎮化將會從根本上改變汽車的市場格局,尤其對于自主品牌產業而言,蘊含著重大挑戰;第三,自主品牌需要做一些根本性的調整。
為什么城鎮化對于整個車市而言是一個重大的利好?
首先,城鎮化帶動了經濟增長。5年前我做過測算,中國經濟的城鎮化比之發展水平相當的國家而言要低11%~12%,所以我們一直在追補。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城鎮化的速度會迅速加快,每年的城鎮化率要高于1%,每提高1%的城鎮化率就會帶來1.5%-2%的GDP增長,所以城鎮化不僅能夠帶來整體經濟規模的持續上漲,更重要的是,它會改變百姓的消費結構。
如今,三線城市居民的月收入能夠達到2000元左右,這個水平意味著要買一輛經濟適用車需要兩年時間,到了這個階段,汽車消費就會加速。所以,我相信這樣一個判斷:未來10~15年,中國經濟的車市規模將會按照總體GDP的增長速度而發展,即,經過10~12年的努力,新車的銷售量與總體規模大概會從每年2000萬輛上升到每年4000萬輛,經過這個階段之后可能會逐步放緩,二手車將會成為市場消費的主力。
城鎮化對于汽車行業蘊含著巨大挑戰,尤其是對于自主品牌產業,為什么?
城鎮化過程將會徹底改變汽車規模的格局,一二線城市的車市規模不可能有大幅度的上漲,因為一二線城市的居民在使用汽車過程中已受到種種限制。由此我預測,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汽車市場將會發揮其整個作用,一線城市和一部分二線城市會從現在的限行、限購政策轉化為一種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汽車消費限制政策。同時目前靠搖號方式的限購政策一定會改變,如果不改變,北京市的購車形式一定會轉變為上海的拍賣形式。而至于現行存量的號怎么處理,我建議存量的號可以通過某種方式進入到拍賣階段。這樣,一方面既限制了大城市總體車輛的上升速度,另一方面也會促使大城市的居民購買高端化的汽車。除了高端化外,大城市還要追求綠色化,像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定的地區性補貼措施。此外,大城市現在的汽車銷量為60%,這個格局一定會改變,二三線城市未來十年會出現第一次購買汽車熱或者是中低端汽車熱的浪潮,這股浪潮過去之后,三四線城市也將會出現擁堵、污染,會繼續延續著一二線城市的發展模式。
因此,中國的汽車企業、自主品牌千萬不要浪費掉最后的一次發展機遇,不要浪費掉二三線城市購買中低端產品的機遇,這個機遇過去之后,二三線城市也開始走向高端化、綠色化。
對自主品牌的四個建議
第一,建議將服務提升到與品質同等的水平。中國的制造業企業在服務方面不輸于國外,有很多案例足以證明,如海爾、格力等。同樣,作為一位駕駛人員,也不喜歡將時間花費在4S店。因此,企業應在服務上多下工夫,比如上門服務,或把車開回到4S店修理。所以抓住服務,這是中國企業的優勢所在。
第二,自主品牌的企業要抓出口。目前,國際上已有大量的新興市場出現,但這些市場總會有小缺口或漏洞,比如發達國家的汽車大部分都為中高端車型,同等車型的價格都比中國汽車稍貴,所以殺向新興市場國家、走出口戰略是一條非常可取的路,而且不要放棄。
第三,要抓汽車行業后面大量的隱形冠軍。就像觀看車展時,別人欣賞車模,他看新車與零部件。企業不要只抓前端的品牌。
第四,要緊密的關注汽車行業最新的發展動態。我預感到汽車行業正在發生一場革命,從過去3萬多個汽車零部件組合成一輛汽車,可能變成今后300個零部件組成一輛汽車,為什么?看看現在的手機、電腦,未來的汽車也可能會出現數字化、集成化、標準化的跡象,如果形成這樣的趨勢,汽車企業必須要抓住。就像電腦、手機制造商一樣提前占領這個領域與市場,這樣,汽車行業才能夠上一個大臺階。
本刊編輯 王玉春
本文整理自10月28日,李稻葵在“城‘振’車市——首屆城鎮化與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的講話。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三四線城市在國內新車市場中所占的份額已經從2011年的26.7%上升至30%,三四線市場上的8億多消費者已經進入了汽車消費的第一高速增長期。同時,有調研機構稱,來自三四線城市消費者占中國未來一年內計劃購車的消費者總數的68%,且初次購車的消費者高達56%。此外,2013年前后,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呼聲逐漸高漲——從十八大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新一屆中央領導多次強調新型城鎮化,并進行了重點部署。這向外發出一個強烈信號——新型城鎮化將成為撬動中國經濟的一個戰略支點。在此背景下,汽車商報、廣汽吉奧主辦了“城‘振’車市——首屆城鎮化與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