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的保定、甘肅的蘭州??為了應對冬季供暖后空氣污染形勢突然嚴峻的態勢,這些城市近期陸續推出了車輛單雙號限行的政策。
不過這些以雷霆手段突然推出的限行措施,雖然打著“環保”的名義,但卻引發輿論的一片嘩然。毋庸置疑,治理空氣污染很重要,但像保定和蘭州這樣完全無視民眾權益的做法,還是讓人難以接受。很多人都在問,汽車并非空氣污染的唯一責任主體,甚至也不是最大的責任主體,為什么為了治污的“正義”目的,就要求車主無條件地犧牲?事實上,中國的大氣污染,大約有一半來自煤炭燃燒排放,若不重點解決好這“一半”的問題,光和汽車“較勁”,“治污“又能取得多大的效果呢?
不僅僅是汽車的使用者有“怨言”,在這一輪“環保熱潮”中,中國的汽車生產廠家也是有苦不敢說,持續加嚴的環保法規要求使得這些原本技術儲備就薄弱的汽車企業疲于奔命。
其實,單雙號限行也好,持續加嚴環保法規也罷,在污染日益嚴重的現實面前,不是絕對不可以,但在倉促出臺相關“政策”、“措施”之前,能否先調查清楚,汽車污染對于大氣污染的“貢獻”到底有多大?又該以多大的力度去治理?如果都象現在這樣,“眉毛胡子一把抓”,恐怕是得不償失。
隨著空氣污染的日益嚴重,各地方政府的治污力度將不斷加大,希望各地在制定相關措施時,不要僅僅只盯著汽車。因為,就算全部停止生產和使用汽車,也無法為城市污染“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