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2013年前8個月乘用車銷量排名前十”的榜單上,只有兩家中國品牌汽車企業:重慶長安和長城集團。而今年前8個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比例為40.13%,中國品牌乘用車占有率較上年同期下降0.14個百分點。對于中國品牌汽車企業來說,2013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也是中國品牌汽車陣營開始出現劇烈分化的一年,面對市場,中國品牌可以說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表現靚麗型
至少從過去的這幾個月看來,吉利的表現,可謂讓人“驚喜連連”。
7月,在《財富》雜志發布的世界500強榜單中,吉利作為唯一的一家中國民營汽車企業入選。這已經是歷經商海沉浮,底層出身的李書福帶領著吉利汽車這個曾經不為人所知的草根民企,再次入榜世界“財富”500強。而在2013年的這個版單上,總共只有6家中國汽車企業的名字,其他分別是一汽、上汽、東風、北汽和廣汽,其中北汽和廣汽今年是首次入榜。對于吉利來說,能夠進入榜單,就已經是某一種形式上的“被承認”,因為長期以來,為尋求各種各樣的“承認”,吉利一直在不停地上下求索著。
進入9月,吉利的歐洲研發中心開始運營。該中心由吉利旗下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聯合建立,將依托哥德堡的優勢研發資源,開發全新的中級車模塊化架構和相關部件,從而為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下一代領先中級車型奠定扎實的技術基礎。對于吉利歐洲研發中心的開張,吉利方面也高調表示,研發中心的試運營標志著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的協同效應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
與此同時,吉利的市場表現也很不錯。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數據顯示,吉利今年7月出口汽車12420輛,遠超其他自主品牌同期表現,首次成為出口銷量最高的自主品牌。而這一事實在當前的大環境下更顯可貴——受經濟不振、匯率波動、貿易壁壘增多及部分國家政局不穩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國內自主品牌汽車出口整體呈大幅下滑趨勢。
如果吉利的表現讓人“驚喜”,那么,長安的表現就是讓人“驚艷”了。
今年前7個月,在CS35、悅翔V3、逸動等新車銷量大增的帶動下,長安汽車的轎車版塊總體增長46.1%,達到17.54萬輛,增幅在中國品牌企業中最高。雖然有評論認為,這是由于去年基數過低,所以今年上半年長安汽車在銷量和凈利潤方面都有大幅度增長。但2013年上半年,長安汽車集團共銷售汽車105.5萬輛,首次在半年突破銷量百萬大關,同比增長18.3%,高于汽車行業5.5個百分點,卻是業界公認的事實。
因此,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寶林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對于長安汽車上半年的業績基本滿意,一方面利潤增長好于收入增長,收入的增長又好于整個產銷量的增長,所以整個企業是在向進一步的良性化這方面發展。而對于外界認為長安在研發投入方面戰線拉得過長的說法,張寶林表示:“長安在自主研發方面有自己的特色,五國九地是充分利用全球資源的一種最好的辦法,這是低成本。比起大規模的出去學習,或者把外國的專家請到中國都快。”
事實上長安也并沒有被目前的“輝煌成果”所沖昏頭腦,他們準備開始縮減產能,并且不再強求“高端”。
長安汽車黨委書記副總裁朱華榮在近日的采訪中證實,在長安汽車最新的規劃中,將2020年的中長期目標由600萬輛調整至500萬~550萬輛。朱華榮還透露,長安汽車產能目標調整主要涉及三塊業務,包括長安汽車的高端車業務、微車業務和海外業務。朱華榮證實,“原來的高端車計劃已經被我們削減了。”
而在2010年初,長安汽車曾在北京舉辦過一場盛大的“品牌戰略”發布會,發布了自己的“品牌戰略”,其中還特別提出要發展高端品牌的戰略。根據長安當時的計劃,長安汽車的高端品牌推出后,還將打造單獨的網絡,與“V”字標乘用車分網銷售——為此,還成立了“高端轎車銷售事業部”。不過此后,這個高端車計劃曾在去年8月進行了一次內部調整,“高端轎車銷售事業部”被“高端轎車項目籌劃推進組”代替,原定于2012年4月份推出的高端品牌轎車,也遲遲沒有動靜。
現在朱華榮證實,“未來長安汽車所有的乘用車業務都將采用‘V’字標。”而且在短期之內,高端車計劃不會再實施。“雖然高端車有助于提升長安汽車的品牌形象,但是高端車計劃是一個體系工程,并非僅僅依靠一個品牌就能推出高端車,最關鍵的是企業首先要具備打造高端車的土壤,也就是企業的體系競爭力。”朱華榮說。
在慘淡的市場行情面前露出燦爛微笑的還有廣汽的傳祺。
目前傳祺GS5和傳祺GA5已初步奠定市場口碑。今年1-8月,傳祺的銷量是4.5萬輛,同比增幅為210%,遠超市場的平均水平。9月3日,首批115輛傳祺車型由廣州港出口科威特,正式吹響廣汽進軍海外市場的號角。
雖然廣汽傳祺的銷量數字與合資品牌相比顯得有點“楚楚可憐”,但是考慮到去年年中時候,甚至有消息傳出,“由于傳祺車型銷量逐漸下滑,經銷商為了保證正常的經營不得不加大優惠力度以保證銷量”。現在廣汽傳祺的良好表現,幾乎可以算是個“傳奇”了。
在中國品牌陣容里,長城汽車應該算得上是一顆閃亮的明星。近期,長城汽車發布公告,上半年度實現凈利潤增加73.70%,其營業收入為264.17億元,相對于2012年同期的182.88億元,同比增長44.45%;營業利潤為48.73億元,同比增長73.33%;利潤總額為49.33億元,同比增長72.74%;而凈利潤為40.92億元,相對2012年23.54億元,同比增長72.18%——這些都是閃閃發亮的數字。

星光黯淡型
市場經濟從來不是“請客吃飯”,有人高興,當然也就會有人要發愁。
8月30日,東風汽車發布了2013年的中報,今年1-6月份,該公司實現凈利潤4318.50萬元,同比下滑54.86%,每股收益0.0216元,期內公司營收同比略增1.21%至100.79億元。
報告還顯示,2013年上半年東風汽車銷售汽車14.1萬輛,同比下降5.6%。其中輕卡銷售9.1萬輛,同比下降4.3%;微車銷售0.6萬輛,同比下降39.1%;SUV和MPV共銷售2.8萬輛,同比下降5.0%。 東風汽車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汽車銷量下滑,加之管理費用、資產減值等同比增幅明顯,公司業績大幅下滑。面對這份“差強人意”的成績單,東風汽車表示,下半年他們將著力“提升銷量、改善結構、管控成本”。
同樣沒法開心的還有奇瑞汽車。這家來自安徽的汽車企業曾經是中國品牌汽車企業的“標桿”和“明星”,但今年上半年奇瑞汽車的銷量大幅度下跌。根據相關資料顯示,8月份,奇瑞汽車銷量更是下跌23.8%至3.25萬輛。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奇瑞銷量大幅度下跌的原因也許與其處于調整期有關。而且面臨轉型的奇瑞也在積極改進和行動中。例如,奇瑞近期推出了自主研發的重磅車型艾瑞澤7,9月12日,奇瑞旗下全新AO級車型奇瑞E3正式上市。此外,奇瑞還將推出全新的B級車,看來奇瑞是準備利用車型的更新換代刺激銷量,但奇瑞推出的這些新車型能否得到市場認可,將有待考察。
懸殊的差距
喜也好,愁也罷,其實這都是中國企業在與自家人相比,如果將中國品牌與合資企業做比較的話,估計中國品牌汽車企業誰也高興不起來。
根據大眾汽車集團發布的數據,其上半年在中國市場實現營業利潤超過了人民幣190億元,也就是說,大眾每售出一輛車就從中國賺走了上萬元。大眾的利潤較之2012年同期的17.78億歐元,同比驟增33.3%。
與此同時,通用汽車也興奮地宣布,2013年1?7月,通用汽車及其合資企業在華累計銷量共達1788972輛,創歷史同期新高。由于中國市場的突出表現,為了賺取更大利潤,通用汽車將在華繼續追加投資。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蘇瑞博(Bob Socia)表示,到2016年,通用汽車旗下合資企業在華投資總額將約達110億美元。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在中國品牌中,只有長城一家上半年的銷量超過了30萬輛。
麥肯錫最新出爐的報告指出,到2020年,全球汽車市場利潤將增長50%,其中超過一半來自中國,“汽車制造商們可以準備在新興市場地區收割營收增長的成果。”但問題的核心是,中國品牌又能從中獲得多少分額,取得多少利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