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車企在世界的崛起一直被國內汽車界引為榜樣,在電動汽車方面,韓國的優勢有哪些?韓國是如何在國內對電動汽車進行示范推廣的?
四個“刺激”
汽車產業的發展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對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安全問題等已經非常嚴重,不容忽視。因此歐美等國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嚴格措施和法律法規。2012年,歐盟二氧化碳減排的水平是130克/公里,其目標是2020年達到95克/公里,2025年75克/公里。在此后不多的時間里,各方都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有公司屆時不達標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
韓國政府制定了相關的政策和策略以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整套政策包含四個主要刺激措施:
第一,技術的開發和標準化。在技術發展方面,我們會進一步推動電池和核心部件的發展,比如考慮如何減少對稀土之類資源的依賴,開發新型電池以及相關零部件。同時進一步推動核心部件的標準化工作。
第二,修訂相關法律法規適應電動汽車的發展。比如修改相關稅收政策,給電動汽車產業更多的稅收抵免和優惠政策,還推動電動汽車及其充電基礎設施安全和性能評估標準的制定。
第三,啟動一些試點項目和示范項目。特別是進一步推動在首爾和濟州島的示范項目,使首爾成為更加環保的城市,濟州島也成為環境友好型島嶼。
第四,進一步刺激電動汽車的部署。支持政府部門更多采用電動汽車,給消費者更多刺激政策,讓他們更愿意購買電動汽車,進一步支持充電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多方探索
2010年,韓國國內第一個相關車型——BlueOn被推向市場。后來陸續有了2011年的rayEV,2011年銷售2500輛。2010年韓國還啟動了Elec—city項目等。
韓國于2011年7月啟動了下一代電動汽車項目,截止時期是2014年6月,持續36個月,預算現在已經達到1.1億美元。由現代汽車牽頭,包括44家企業、6所大學以及相關的政府、研發機構組成。韓國LG、三星SK大型電池供應商與韓國的整車制造廠保持了緊密合作關系,這個項目時間不短,政府也給予該項目大力支持。
2014年下一代電動汽車項目的目標在于推動相關電動汽車平臺的建立,包括推動動力傳動系統逆變器、電池等相關技術進一步開發,還包括充電系統、充電基礎設施以及能源管理方面技術的進一步開發。
為推動電動汽車的普及,韓國政府希望提供補貼,通過激勵機制鼓勵人們多購買電動汽車,在韓國購買電動汽車最少可以獲得1.5萬元的補助。韓國國內已有充電樁3000余個,到2016年,將建1.5萬個充電樁,這一水平還遠遠不及日本。因此,要推動電動汽車在韓國廣泛使用,必須大規模建充電樁,包括快速充電樁和慢速充電樁。
目前韓國的濟州島東北部已建起一些示范項目,SK、電信還有一些化學公司參與其中,希望將各種各樣不同的能源整合到一起,包括風能、太陽能等,實現資源的循環使用,還建起不少充電樁。
2012年,韓國的Tuccon (從0到100公里加速時間是12.5秒,續航里程是594公里)被選入歐盟燃料電池和氫電池的項目,近期有消息稱現在已經拿到合約,未來將出口丹麥、荷蘭等國家。
很多客戶不愿意購買電動汽車原因多是電動汽車成本高、充電時間很長、續航里程不夠、沒有足夠的基礎設施充電等,但是韓國的相關標準越來越嚴格,在環保方面也有更嚴厲的懲罰措施。政府也在努力推動電動汽車的推廣和使用,進一步加強相應的法規標準,建立更多相應的基礎設施。應當看到,現在電動汽車的市場環境越來越好,公眾也越來越聰明,他們愿意接受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