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停牌4個月的迪康藥業(600466)迎來了復牌后的大漲,根據其復牌后發布的重組公告,大股東藍光集團旗下房地產業務將注入上市公司,而對于此次資產預估值為90.22億元。如重組通過也意味著入主5年后,由房地產富豪楊鏗控制的房地產業務終如愿上市。對此有投資者驚呼這是重大利好股價將迎來11個漲停,但是狂熱背后值得警惕的是機構對該重組概念股反應平淡,分析人士認為在房地產重組、再融資大門尚未開啟的背景下,重組能否或通過還是個未知數,另外擬注入標的資產今年已現虧損,大股東如何進行盈利補償也是投資者不可忽視的。
重組兌現大股東浮盈16.5億元
重組預案顯示,迪康藥業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藍光集團、平安創新資本、公司實際控制人楊鏗合計持有的藍光和駿存續公司100%股權,發行價為4.66元/股。根據評估,上述資產預估值為90.22億元。藍光和駿存續公司由藍光和駿分立而成,藍光和駿旗下非房地產業務將被剝離。
作為醫藥行業的上市公司,此次收購房產業務,迪康藥業主營將發生改變,公司同時公告擬向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募資總額不超過30.07億元,發行底價為4.20元/股,配套資金主要用于標的資產下屬中小套型剛性住房、普通商品住宅項目及商業項目的開發與建設。
我們注意到,截至11月21日受此消息提振,迪康藥業的股價收獲了連續三個漲停板,股價也從停牌前的收盤價4.27元上漲至11月21日的收盤價5.82元,如果重組成功,按照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新增股份來看,藍光集團145804.04萬股以及楊鏗自身獲得的15972.42萬股,使得實際控制人楊鏗兩日共計浮盈25億元。
連續漲停背后暗藏隱憂
一家主營醫藥的上市公司轉型做房地產,前景預期催生了二級市場的火爆行情,面對迪康藥業實現了兩個交易日的連續漲停,更有投資者樂觀預期將出現11個漲停板。
對此,也有不少專業人士捧場,值得一提的是有業內分析人士將其與最近同樣收購大股東地產業務的廣宇發展對比,認為迪康藥業收購房地產業務相當于是一種借殼行為,主營業務會發生改變,同時擬購標的資產也較受認可,這種轉變對于公司估值和股價的提升作用是比較大的,據此認為會出現多個漲停。
但是值得警惕的是,由于迪康藥業此次重組構成借殼上市,從整個行業來看,自2010年房地產重組、再融資大門關閉以來,首個房地產公司達到“借殼上市”標準的案例。在借殼審核趨同IPO以及房地產政策尚不明朗的情況下,相對于此前的定增收購房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此次審核門檻無疑將大大提高,迪康藥業的重組是否能獲得監管層的放行仍然是個未知數。
另外具體從本次注入標的資產情況來看,此次擬注入上市公司的藍光和駿存續公司近年來經歷了資產規模的快速擴張,但今年前10月凈利為虧損1.4億元,且資產負債率高達90.7%。有分析人士認為,此次注入上市公司的資產成色存疑,未來能否對迪康藥業的股價構成支撐還有待市場檢驗。
地產富豪玩轉資本魔方
根據公告,在此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完成后,迪康藥業控股股東仍為藍光集團,實際控制人仍為楊鏗,重組不會導致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資料顯示,該公司實際控制人楊鏗曾入選多個富豪榜單,最近期的則是以170億資產位列2013年胡潤全球富豪榜大中華區第79位。事實上,這位地產富豪早已覬覦迪康藥業的殼資源,2008年6月,藍光集團最終以拍賣的形式受讓迪康藥業5251萬股,成為其大股東,但5年間受困于房地產業股市融資暫停的調控政策因素,藍光地產注入迪康藥業一事一直未能實現。
不過在此期間,雖然上市融資夙愿未能成行,但這位地產大鱷玩起資本魔方也賺得盆滿缽滿,資料顯示,2008年藍光集團受讓迪康藥業股權的成交價款為3.22億元。但從2011開始,藍光集團開始大手筆高位減持迪康藥業,從2011年3月到2011年11月短短的8個月時間,藍光集團累計減持5299萬股,占總股本的14.9%。2012年3月23日,藍光集團再次減持8.03萬股,按照減持當日收盤價計算,自2011年以來藍光集團累計套現5.18億元,早已實現了全部收回在迪康藥業上的投資。
除此,作為產業資本,藍光集團在迪康藥業上的分紅回報也讓投資者眼紅。2010年迪康藥業實施了每10股轉增15股的分紅,此后迪康藥業的業績一路下滑,但顯然對于這位大股東來說則收益頗豐,截至目前,雖然歷經多次減持,藍光集團手中仍持有迪康藥業6135.06萬股,占總股本的13.97%。
機構頗為謹慎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個重組概念股迪康藥業一直以來卻不受機構青睞,記者發現,從迪康藥業公布的前十大股東持股數來看,除大股東藍光實業外,其余九位股東持股數均在600萬股以下,且6位股東持股數在100萬股以下,與大股東達6000之多的持股數相差懸殊。另外,公司股東人數一直也處于高位不下的狀態,個人投資者眾多。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三季度,公司共有股東10.64萬人,實在讓人驚嘆。近乎超過很多大藍籌公司的持股人數。
除此,從前十大流通股東的機構數量也可以佐證,截止三季度末迪康藥業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除了中信信托托管的基金9號外均為散戶,實際上這一現狀已持續近一年,可見,在資產注入消息發布前,該股平庸的基本面并未引起機構投資者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