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A股市場行情下一步會如何演繹?我們投資人又該如何應對呢?
宏觀實體經濟及政策取向這一主要因素將決定滬深A股市場行情的變化,現在看來,未來三個月宏觀實體經濟多空參半,既有令人不樂觀的成分,也有令人樂觀的地方,先看境外,歐洲央行11月7日意外地宣布降息,美聯儲QE的退出也看不出有什么時間表,這些表明歐、美實體經濟不樂觀。
有一些深諳國際貨幣匯率戰的專家稱,為呼應配合美聯儲退出QE,屆時美國可能會制造一些亂子,比如打擊敘利亞或伊朗,或在朝鮮半島,或……從這點看,美國實體經濟好轉促使美聯儲退出QE,對中國也恐非利好。再看國內,剛結束的三中全會被世人寄予厚望,如果加大改革力度,中國的后發優勢將仍有很大的釋放潛力,這似乎稍微令人樂觀一些,當然這是就長期前景來說的,若看短期,似乎又有近憂,四季度宏觀實體經濟的增速將有可能減緩下行,甚至這一下行趨勢會延續至明年二季度;而且,最近的CPI數據是3.2%,離上限不遠,如果觸及上限3.5%,又有貨幣收緊之虞。
說到如何應對操作,則不能不按下云頭,落腳到關注上市公司這個山頭上。從整體上看,A股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率與GDP增長率正相關,也即,GDP增長率曲線如何走,上市公司利潤率的曲線也如何走。所以我們要做好股票投資投機,要點就是回避業績處于下降線的上市公司股票,而選擇業績處于上升線的上市公司股票。據某券商研究所的報告稱,有色金屬、餐飲旅游、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商業貿易和電子這幾個行業的業績目前處于下降線上,采掘、家用電器、公用事業、金融服務和房地產這幾個行業的業績處于上升線上,且超預期。
我們要做好股票投資投機,還應該落腳到研究主力機構這個山頭上,換言之,落腳到股市交易買賣雙方的博弈上。我們看股票行情K線圖,尤其是短線,如日線,會發現,股價之漲跌,有時候并不與上市公司正相關,上市公司出現利空因素,股價仍會漲,或低開高走高收;上市公司出現利好因素,股價反而會下跌,或高開低走低收(如11月12日寶利瀝青的走勢)。之所以出現這些背離的走勢,就在于主力機構的操縱及與散戶們的博弈。比如某些股票,其漲勢既獨立于大盤,也獨立于上市公司,這肯定是主力機構操控的結果。某些股票,遇上市公司出現利空而上漲,則是主力機構打壓吸籌;遇上市公司出現利好而下跌,則是主力機構趁機派發減持籌碼。在許多主力機構的心目中,股票就是一種博弈籌碼工具,而博弈就是一種對抗性游戲,說白了就是與交易對手反著做,他們在操盤時,若發現有很多買單,他們就拋出;若發現有很多拋單,他們就買進。這就叫順勢而為、見機行事。
醫學專家從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的關系中抽象出一個規律,名之曰“三聯征”,用以說明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的因果關系和相互關系。宏觀實體經濟(包括物價CPI、房地產價格和利率等)、政策(包括貨幣政策等)、股市行情(包括交易買賣雙方的博弈)也存在一個“三聯征”,這幾項也存在因果關系和相互關系。把這種復雜的三聯征及其微妙的因果關系和相互關系搞清楚,是投資投機制勝的前提和關鍵。
最后總結一下:宏觀實體經濟喜憂參半,政策選擇要追求平衡、穩定好發展,所以彈性操作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