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后市場四個交易日,市場恢復了正常節奏,季度資金結算影響和長假效應都隨風而逝,周二周三大盤走勢相對比較順暢,大盤指數連續上移,讓人感覺到了慢牛的味道,周四盤中受傳聞上交所研究在上海自貿區推動國際板影響,大盤走出跳水走勢,成交量稍顯放大;創業板指數在突破通道上軌限制后在權重帶領下創出歷史新高,好景不長,同樣受傳聞影響后放量下挫。板塊個股方面,市場表現相對指數而言亮眼很多,漲停個股不斷,上周策略我們重點強調的土地改革、金改、民營銀行等與改革紅利相關的概念板塊個股非常強勢。
距離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逐步臨近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在預期未兌現之前,相關的板塊還會有表現機會,當然節奏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隨著下周相關宏觀數據陸續公布、三季度報表10月11日開始陸續公布,以及地方債審計數據的逐步披露,利空的消息會逐步釋放,大盤后市走勢相對不確定性增加,震蕩幅度會加劇,這在周四的盤中已經有所體現,當然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未召開之前,維穩的市場情緒依然起主導作用,更確切的說,期待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預期在起主導作為,操作上更多的留意與改革相關的個股行情,另外可以關注三季報超預期的個股,回避大幅度炒作的處于高位的創業板個股。
10月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PMI指數,數據顯示,9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1.1%,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回升,表明我國制造業經濟繼續穩中有升,但到9 月其回升力度明顯放緩。9月歷來是旺季,從數據的分項來分析,我們發現經濟出現旺季不旺征兆,9月份總體需求狀況在高位保持穩定,部分可選消費品行業的需求超出市場預期,短期內,市場主流經濟學家的觀點基本上已經有所預期,大部分的觀點認為“三季度末,工業企業的庫存壓力并不大,部分行業的生產速度相對需求來說仍是不足的,預計總需求仍然穩定。但受高基數影響,預計經濟同比增長的高點大概率落在8月份或者9月份。四季度經濟的動量可能減弱,但整體平臺要高于今年二季度。四季度經濟反彈夭折為小概率事件,但動量也難以再創新高”。
10 月7 日世行下調中國與東亞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理由是中國經濟放緩,而大宗商品價格的疲軟給印尼等國家的出口與投資帶來傷害。另外習近平主席在APEC峰會上講話再次重申了經濟走勢符合預期,是主動調控的結果,中國將繼續堅定走改革開放的路線,利空利多消息的對沖,無疑也顯示出未來經濟發展的嚴峻,這必將對資本市場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好在市場已經有所預期,下周數據披露的關鍵節點依然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只要不大幅超出市場的預期,對走勢的干擾就相對較小,我們做提前量的分析也是為之做好應對的準備。
接下來我們分析下市場所關心的美國債務危機問題。由于民主、共和兩黨未能就始于10 月1 日的聯邦政府新財年預算決議達成共識,美聯邦政府陷入17 年來的首次關門風波。而導致這一結果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民主黨與共和黨對總統奧巴馬的醫療改革計劃存在嚴重分歧,互不讓步,說白了就是兩黨政治權利博弈,這在歷史上上演過多次,從目前情況看白宮和國會共和黨人的僵持依然沒有緩解跡象。信息咨詢商IHS預計,政府關門每持續一周,第四季2.2%的GDP增速預期將下調0.2個百分點。不過從歷史上看,最終兩黨往往會在最后的緊要關頭采取相互妥協的方式予以解決,但目前階段的博弈勢必會導致資本市場的上下劇烈波動,這就好比之前市場對QE退出的預期一樣,多頭空頭會不停的在上面做文章,因此作為投資者還是要予以防范。
談完美債,我們真正要關心就是國內的地方債問題了。地方債是通過短期債務的展期來支持長期的資金運營,這種期限錯配注定難以持續,債務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本輪地方債風險從2008年金融危機后開始累積。彼時各地方政府為“保增長”紛紛進行大項目投資,由于大多數地方政府被禁止直接從銀行貸款,也不能發債,地方政府主要通過建立特殊投資公司(即地方融資平臺)向銀行貸款。審計署6月發布的公告顯示,36個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余額接近3.85萬億元,16地區債務率超100%,債務率最高達219%。社科院有關專家估計,目前的地方債務危機“黑洞”已經突破20萬億。無論“20萬億”的報道是否準確,都可以看出大家對于地方債問題的高度關注。審計署緊急對地方債務進行審校核查,反映了中央政府盡快摸清地方債務的惡化程度、并采取對策進行治理的意圖,是主動控制地方債風險的舉動,審計結果的披露將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市場的走勢,這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
結合上述三個影響市場未來走勢的重要因素分析,大盤指數經歷過技術上短暫調整后,后市震蕩幅度將會加劇,影響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加。我們前幾期策略都提到過本輪行情是政策紅利釋放行情,目前的市場情況也符合這一特征,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還未召開之前,市場的改革標簽不會變化太多,對深度改革的期待將會在個股的炒作上體現。操作上更多的留意與改革相關的個股行情,如土地流轉、調整充分后的上海自貿區等,把握好進出節奏,另外可以關注三季報超預期的個股,回避大幅度炒作的處于高位的創業板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