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月刊》2012年12月
制造業回歸
以通用公司等為代表的制造工業正重回美國。通用電氣位于肯塔基州的電器公園有6個廠房,廠房前的停車場有1英里長,有自己的紅綠燈,這片地方有自己的發電廠、消防部門和郵政編碼。2011年電器公園雇用的員工不到鼎盛時期的十分之一。2012年電器公園開啟了幾條生產線,惠而浦也把攪拌機從中國移到俄亥俄生產,奧的斯巴電梯生產從墨西哥撤回了南加州。
美國經濟學家稱,美國公司回到國內生產產品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現在油價是2000年的3倍,導致航運燃料更貴;中國工人的工資是2000年的5倍,預計每年還會上漲18%;美國有制造高新科技產品的技術優勢,方便工程師、裝配工人以及市場商人緊密合作,可及時獲得消費者反饋等。此外,高科技零件的使用令許多產品的制造過程變得更為復雜,在美國國內進行生產有利于保護專利。數碼產品的活躍升級周期感染了各種產品,產品更新換代更快了,擁有更嫻熟的工程師、商人以及工人變得尤為重要。
《大眾科學》 2013年1月
2013年科技成果預測
對于科技領域來說,2013年將是意義重大的一年。首先是太空方面的成就。天文學家預測,2013年9月份將有一個品質為地球三倍的星云變成黑洞,這將是人類首次通過儀器觀測到此類事件。2013年私人宇宙飛船將開始向軌道上定期運送補給。2013年物理學將進入新的時代,干細胞研究跨越爭議,黑客開始襲擊手機,3D打印技術將取得長足發展等。
《福布斯》 2012年12月24日
科赫帝國欲重塑美國
美國科氏工業集團的老板查爾斯·科赫與戴維·科赫兄弟控制著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他們正用全美第二大私人公司重塑資本主義以及政治。但包括美國總統在內的許多左翼批評家認為他們積累了太多權力,并利用這些權力為自己謀取經濟利益。但科赫兄弟相信他們在為反對權力而戰,至少在政治領域如此,他們重塑美國的行動才剛剛開始。
《外交事務》1—2月
美國能被修復嗎?
美國正在艱難地從金融危機中走向復蘇,其步伐緩慢而堅定。在這個時候沒有人想看到“財政懸崖”,也不愿意看到“財政懸崖”引發的大規模增稅和財政緊縮,這些將美國重新打回衰退。在“財政懸崖”的裂縫深處,美國面臨更深層次挑戰:如何改變美國的經濟,改造美國的社會和政府體系,使美國能保持活力,在21世紀更加有效的運轉。
《新聞周刊》2012年12月23日
最后一期印刷版
本期雜志是《新聞周刊》最后一期印刷版。一系列不利因素使其停止發行印刷版,比如高昂的印刷和發行成本,缺乏發行規模,讀者閱讀新聞的方式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從2013年1月份第一周開始,《新聞周刊》將改編成數字版,用戶可通過iPad、Kindle或手機等方式閱讀。而到2月末,《新聞周刊》將開始出版全數字版,這本雜志也將翻開新的篇章。
林毅夫
世界銀行前高級副行長
“2013年投資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還會比較強,居民收入和消費還將快速增長,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在8%至8.5%,略快于2012年,通貨膨脹預計將保持在控制范圍之內。”在預測2013年中國經濟形勢時,林毅夫表示。
厲以寧
著名經濟學家
“文化大革命一發生,事實顛倒了,人的信念沒了,所以,中國現在的危機是信念危機。什么都看透了,就那么回事,一種虛無主義、頹廢主義的思想就出來了,這就妨礙了我們的前進,也使得每個人沒有社會責任感。”厲以寧1月6日在“第十四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演講,社會責任問題一定要有信念。
韓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目前,絕大多數農民工不愿意以放棄承包地和宅基地換取城鎮戶籍,必須完全尊重個人意愿,不能把農民工獲得城鎮戶口與放棄農村土地權利掛鉤,不得強制或變相強制收回。”韓俊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不是國家無償給農民的福利,而是法律賦予農民的財產權利。
遲福林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
“很多改革已經被逼上梁山,改有矛盾,不改矛盾更多。” 遲福林說,隨著社會多元帶來的利益多元化,皆大歡喜的普惠式改革空間越來越小。既得利益群體的“固化”與不同利益群體的“分化”,使市場化改革面對著結構性利益壁壘。
“阿里創建的第一天起,我們就堅信阿里不是我的,不是你的,是我們的!是這個時代和社會的!阿里今天的商業生態系統也不是阿里的,她是社會的。”
——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和首席執行官馬云在內部郵件中強調。他推崇“小而美”的商業生態系統,而不是大一統的商業“帝國”。
“2012年我國利率市場化進展超預期,社會融資總量中以市場利率為基準的比例超過50%。可以預期,今年利率市場化會順勢而為,繼續推進,銀行靠利差賺錢的黃金期已經終結。”
——匯豐銀行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2013年的金融改革將進一步加快。改革,將成為2013年金融領域的關鍵詞。
“經調查,我國每年有數以千計的企業家,因為觸犯刑律而‘倒下’。由于有腐敗現象存在,一些企業家習慣用錢消災,這也導致他們對刑事法律風險的忽略。”
——在1月5日上午舉行的2012中國公司法務年會上,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張遠煌透露。在市場經濟中,如果守法經營利潤比違法者獲得的少,就會誘使一些企業家鋌而走險,跟法律玩游戲。
“中國社會利益格局目前已嚴重扭曲。雖然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城鄉差距、貧富差距、行業差距、地區差距這“四大差距”均較以往有所放大。在政策公平性方面,目前,不同群體在醫療、教育、社保等各方面得到保障的差異還很大;而年輕人發展決定于他老子的‘拼爹’現象,體現出公權力沒有得到有效約束。”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1月6日指出。
“各級政府推行新型城鎮化的時候,必須考慮房地產市場的開發格局,如鄂爾多斯、海南、貴州等地已經出現過剩的勢頭,在推行城鎮化的時候,就要慎重。”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近日提出。
微表達
千萬“富婆”當環衛工
余友珍是武漢武昌區城管局清掃大隊的合同工,每天凌晨3點上班,一周只休一天,月薪1420元。她家擁有17套住房,價值千萬。對此,余友珍說:“我想給兒子、女兒做個樣子,不能天天窩在屋里坐吃山空。”
@橄欖:房子和票子讓這位母親更明白該怎樣去愛孩子,為她叫好!這才是“物質富足,精神富有”。
@建華:昆明城中村拆遷造就了很多這樣的千萬富翁啊,他們本來也就做著普通的工作或是農民。這個人難得的是有了那么多錢了還堅持工作。
@北方之東:富者節儉,稱得上真正的節儉。貧者節儉,那是生活所迫。然真正之榜樣,應該是“心之天定,則貧賤患難,疾病死喪,皆安之若素”。
@灑脫: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是從小做起的。所以說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希望你的孩子能懂得父母的用意,有所醒悟。
@張震:值得敬仰,值得學習。她不是“神經病”,她只是懂得“居安思危”,懂得“好習慣須從小培養”。如果說“慈母多敗兒”,那么我相信“嚴母必出才”。這樣的媽媽,個人覺得快“瀕臨絕種”了。純樸可敬的勞動人民還是有的!
@小雨爸:有17套房價值千萬,不代表她一定不能有一個平凡的職業。如果單純的只想給孩子做榜樣,而放棄了更能發揮自己能力的職業,那就沒有必要了。只要自己不在家坐吃山空,是在工作創業的,我想孩子都能理解,就沒有必要去做環衛工人了。
@田孟華:太假了,真有本事就把所有房子捐出去啊,這樣的教育才最真。再說了,為什么選擇環衛工人,背后有什么意義呢?
微趣事
@小亦:陜西商洛市直機關女職工每年孕檢次數由原來的2次變為4次,引發部分女職工不滿。不少網友在轉發時質疑“為何要孕檢,孕檢是否為強制性”。對此,商洛市人口計生局回應稱,確實存在孕檢一年2次變4次的事,調整次數是防止超生。
@新聞破解:近日在廣東肇慶,一名醉駕男在被警方控制后,口出狂言:“我就是醉駕,怎么啦?我是北大畢業的!我老婆是深圳鎮長,想動老子,你還沒那個本事!”有人稱:有了坑爹的、坑干爹的、坑舅舅的,現在又來了坑母校坑老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