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一個時代,你至少得在那個時代養個孩子,這樣才能更好體會你活在什么樣的時代。我們這個孩子,就出生在這個工業時代。這個時代的育兒,需要完美遵循工業時代的準確、有計劃和前瞻性,最重要的是:用工具做加法——每增件工具,你就離工業時代合格父母更近一步。
孩子如何哄睡?工業時代父母不是靠唱搖籃曲完成的,因為,嚴格意義上講,人聲搖籃曲對初生的寶寶,作用不比噪音大很多。這里有各種各樣播放哄睡聲音的玩具,它們會放出:海浪聲,模擬媽媽肚子里羊水的聲音;包含媽媽心跳聲鼓點的輕音樂;以及,經過處理的媽媽心跳聲——寶寶在子宮聽到的媽媽心跳聲與你在外面聽到的不同,所以,播放自己錄制的媽媽心跳聲哄睡同樣不科學……最后一種最貴,與其技術含量相稱。然后是母乳,工業時代的一個產物是“吸奶器”,包含各種機關,其中一種最高級也是最昂貴的技術號稱“模仿寶寶吸奶節奏”——根據某國際母乳促進協會研究成果,嬰兒吸奶時,會在淺而快的每分鐘吸奶120次的刺激階段與長而深的每分鐘吸奶45-78次的吸奶階段間輪換。根據建議,媽媽看著寶寶,或寶寶的玩具、衣物等激發母愛的物品時,使用吸奶器效果最好。除了母乳,新生兒喝的奶粉必須是特意配制的配方奶,新鮮牛奶或羊奶不行。除了缺乏一些嬰兒所需的營養素外,這些低等哺乳動物奶水蛋白質含量偏高,蛋白質、脂肪和糖分比例又不對。我時常想,同為靈長類的猴子或者長臂猿的奶水會不會更適合人類?只可惜,我們的先輩們沒有先見之明,并沒有馴化一種靈長類用來給初生的嬰兒供奶。
當然,上面都只是瑣碎的細節,工業時代的育兒,最郁悶的,是生活在一個尚在發展中(即,未發展完全)的國家。一個例子就是:替寶寶們備貨的中國準父母。很顯然,在他們眼中,世界地圖不過是一張附了采購清單的購物地圖。日本是用來買紙尿布的,千萬要買日本原產的那種;韓國可以買到好的嬰兒洗衣皂,無刺激還洗得干凈;美國是一個用來買從塑料碗勺到各種塑料、毛絨玩具的國家,雖然大部分產品是“Made in China”,但那里的FDA標準可以保證產品的材質安全、無毒、不過敏;而歐洲,能買的就更多了,主要產品是奶粉和安全座椅,順便說一句,安全座椅們據說也有三分之一以上產自中國,但通過了歐洲標準的,都出口歐洲了。與美國那些中國制造差不多,這個國家的消費者所買的,也是歐洲人的檢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