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讀完這句話的3秒內,世界上又多了一個因骨質疏松而骨折的人。
骨質疏松來時靜默,后果卻令人驚心。若把所有壯年人的骨密度分布概率繪成一張圖,68%會落在平均值附近的范圍內,這個范圍就是正負一個標準差。檢查骨密度時的T值,其單位就是“標準差”。當你的骨密度T值低于-1,代表86%的壯年人骨密度比你高,你已屬于“低骨密度人群”;當T值低于-2.5,則98%的壯年人骨密度比你高,“骨質疏松”這個名號你已當之無愧。
10月10日,世界骨質疏松癥基金會(IOF)發布一份公報——全世界已有2億骨質疏松的女性。只要能活到平均壽命,女性一輩子有1/3的幾率在50歲后遭遇骨折,男性的骨折幾率也有1/5。而骨折過的人,再次骨折的風險比之前又翻了一倍。倘若骨折處是髖部大腿骨,會讓人難以行動,長期臥床不起,感染、血栓等并發癥也隨之而來……據統計,髖部骨折一年內就有高達20%的死亡率與50%的致殘率。

在你讀到這里所花的一分半鐘內,中國又多了一個髖部骨折的病患。
骨骼是活的,成年人體內約有一千克鈣,99%儲存在骨骼里,另外1%用于其他普通細胞的生理活動。骨骼就像鈣的銀行,年輕時隨時存取——鈣吸收多了,就被存進新生的骨骼里;鈣吸收少了,骨鈣就游離出來緩沖。每年全身的骨骼都會換將近10%,10年左右就翻新一遍。
因此,骨質疏松固然是老年遭殃,卻往往可以追溯到青年埋禍。雖然一開始骨骼建設速度都快過拆遷,但三十歲左右時,個人骨密度會進入最高峰,這個峰值具體幾何,卻有賴于先天遺傳與生活習慣——是否女性?(激素水平決定了女士長肌肉和骨骼都比男士困難)有無親戚經歷骨折與骨質疏松?(研究已找出多個骨質疏松相關基因)是否討厭日曬,不愛牛奶?(維生素D合成不足,膳食里鈣的攝入也成問題)是否不愛運動?(在一般運動量下,骨骼可是“用進廢退”)是否熱愛重口味?(腎臟在排出多余鹽分時鈣也會不可避免地排出)是否酗酒?(過量飲酒對骨骼的傷害不可逆轉)是否熱愛咖啡?(一天可別多過三杯,而茶、可樂和能量飲料里也往往含有咖啡因)是否大量抽煙?(尼古丁會影響腸道對鈣的吸收)是否長期使用特定藥物?(許多藥物如糖皮質激素都會增加骨質疏松的風險)女士是否曾經一年沒來過例假?(雌激素水平低下,骨密度也隨之走低)男士是否曾有性欲低下的時期?(睪酮水平也會大大影響骨密度)若你需要藍色小藥丸,那么骨骼的硬度也值得注意。
最大的風險因素自然是衰老。年紀漸長,激素變化,成骨細胞開始消極怠工,而破骨細胞依然不懈努力,重吸收速度快過新沉積……女性絕經后5年內會丟失10%的骨質,而男性在64歲后,骨質流失的速度也須眉不讓巾幗。當年臂上能跑馬,如今一跤碎胸口,歸根結底都是代謝的錯。也正因如此,要看骨質疏松,掛號該掛內分泌科而非骨科。
簡而言之,想遠離骨質疏松,就得好好注意自己鈣銀行的收支平衡,40歲前多存點,40歲后少花點。若你正當盛年,留給你勇攀骨量高峰的時間已所剩無幾。若你已到更年期,亟需爭分奪秒開始預防。至于最高危的瘦小老太太,請務必檢查自己的骨密度并聽取醫囑。
1.對壯年者而言,每天喝杯牛奶酸奶,吃二兩豆腐、一斤綠葉菜外加蝦皮芝麻,足以保證膳食里有足夠的鈣;別喝骨頭湯,里面都是脂肪;一天曬10分鐘太陽就能把體內的膽固醇轉成足量維生素D。
2.女性絕經后、男性64歲后,均應定期去正規醫院檢測骨密度。雙能X射線吸收法 (DXA)是目前診斷的金標準,輻射劑量大概是X光胸片的1/50。有了骨密度值后,利用WHO開發的骨折風險預測簡易工具FRAX(http://www.shef.ac.uk/FRAX/tool.aspx?country=2 ),就可以計算10年內因骨質疏松而骨折的風險。
3.如果醫生認為你已罹患骨質疏松,預防骨折就是頭號目標。由于腸胃吸收鈣的能力下降,這時候服用鈣補劑是個好主意。抗骨吸收和促進骨形成的處方藥必須遵醫囑,千萬不要擅自停藥。運動仍有助于強健肌肉和骨骼,但需量力而行,散步仍好、跳躍不必,仰臥起坐則萬萬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