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是三四個月大的胎兒時,就開始生長頭發。出生時,頭皮上的毛囊數已定,從此只少不多。亞洲人平均有10萬根頭發,擰在一起可吊起兩只成年大象。
頭發屬于人類值得炫耀的第二性征,無怪乎護發剪發可以發展出龐大生意,一句“待我長發及腰”可以在網上爆紅。
青絲如此重要,護理必不可少。且先從頭發的解剖與生理學說起。
長出頭皮之外的頭發稱作發干,從里到外共3層,中間那層角質蛋白纖維組成的皮質最為重要,它決定了頭發的顏色與質地。發干是死細胞,不從人體吸收營養,因此孕婦留長發只需考慮清潔問題,不必擔心長發與胎兒搶營養。發干里沒有痛覺感受器,由于它有97%是角質蛋白,因此能讓蛋白質變性的因素就可以傷到發質——日光中的紫外線、游泳池中的氯、電吹風溫度高過60℃……
在脫落的頭發根部往往有個“白蔥頭”,那是毛囊與發根共同形成的毛球。毛球之下,就是深埋在真皮里的毛乳頭組織,毛乳頭處有不斷分裂的毛母細胞,有生成頭發色素的黑色素細胞,還有血管供給營養,以及神經——讓你在頭發被扯時痛得呲牙咧嘴。
毛乳頭是制造毛發之源。正常人一天要掉100根頭發,倘若毛乳頭活力十足,頭發就掉了還長。毛囊有生命周期,先是2至6年的生長期,期間頭發每年可以長12至20厘米,因此大部分人都能長發及腰,但要像茜茜公主那樣長發及踝,就需要異稟的基因。
生長期結束后,一般會有一個月左右的退化期,然后頭發脫落,毛囊進入空窗期(脫落期和空窗期可統稱為休止期)。一般八九月掉發最多,而一月頭發最濃密。
一個毛囊可以經歷25個完整的生命周期。如果頭頂不到15%的毛囊處于空窗期,頭發可算正常。不過,如果由于種種原因,更大比例的毛囊進入空窗期,我們就有了脫發的煩惱。
最常見的脫發由雄激素引起。“聰明絕頂者”男性居多,因為睪酮經酶催化后,會生成傷害毛囊的二氫睪酮。對于這類脫發,抑制該酶的非那雄胺可以口服,副作用為多毛癥的降壓藥米諾地爾可以外涂。有12%的男性不到30歲就開始脫發,他們相對于較晚脫發者,前列腺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都更大——威廉王子,好好跟醫生討論一下未來的篩查吧。
另一種脫發叫斑禿,大多由精神壓力引起。簡言之,斑禿就是身體忽然對生長期的毛囊細胞過敏。在免疫細胞的攻擊下,制造毛發的毛母細胞與制造色素的黑色素細胞都宣告陣亡,于是頭發脫落。傳說里的“一夜白頭”有可能是黑發大量掉落,令原有的白發更為顯眼。如果心理壓力沒有解除,從前長黑發處,再長出的頭發往往會是白色。
女性的產后脫發可歸結到激素與心理兩方面。首先,懷孕時的高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會阻止大部分毛囊進入空窗期。分娩后,雌激素水平一落千丈,此前被強留住的頭發也就紛紛離去。其次,產婦可能經歷較大的精神壓力。綜合起來,“產后3個月,頭發少三成”屬于正常現象,頭發一般在產后半年就會慢慢回到正常。
衰老同樣會導致脫發,早衰癥患者也往往頭發稀少。另外,30歲后,毛囊里的黑色素細胞每年減少10%-20%,白發因此而生。
有些少白頭是遺傳所致,有些則是疾病。如果你年紀輕輕已經兩鬢蕭蕭,最好去檢查一下是否有甲狀腺、白癜風或者缺乏B族維生素的問題。如果不明原因連掉幾個月的頭發,一定要去醫院檢查,排除營養不良、中毒、腎病、多囊卵巢綜合癥以及甲狀腺腎上腺等內分泌系統的疾病。
說到底,頭發是皮膚的附屬物,也是我們健康的一面鏡子。能讓皮膚變好的建議對于護發一樣有效——做防曬,限酒精,不抽煙,多喝水,規律運動,減輕心理壓力,吃富含維生素的平衡膳食……你的皮膚和頭發都會更健康。

TIPS:
1.研究認為針灸、芳香療法、鋅補劑、中草藥……均不能用于治療脫發。
2.目前認為染發不會增加患癌的幾率。不過,染發前一定先在耳后做小范圍的過敏測試。天然染色劑一樣會有致敏風險。
3.香煙會影響血管,讓小鼠連續3個月生活在煙霧繚繞中,小鼠就會掉毛并長白毛,分析掉毛處可見,大量細胞進入了自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