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已經過去二十多年,俄羅斯成為原蘇聯地區除波羅的海三國外,轉型最為成功的國家。用普京的話說,俄羅斯已經完成了轉軌,即完成了從蘇聯那種過度集權、黨國不分、領袖至上、計劃經濟、有國家無社會的舊體制,轉向了政治民主化、多元化、市場經濟、憲法至上、發展公民社會、實現地方自治的新體制。
如何看待和認識俄羅斯,有一個參照系的問題。如果用曾經作為世界兩個超級大國之一的蘇聯來衡量,俄羅斯永遠不會再成為兩極中的一極,不會成為第二個蘇聯;如果用歐美發達國家的標準來衡量,俄羅斯仍是一個民主遠未成熟、經濟不夠發達的相對落后的國家;如果從俄羅斯民眾與國家、政權的關系來看,當今的俄羅斯無疑是其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不再有尖銳的對立和極端化的選擇,國家終于走上了平穩發展的道路。
俄羅斯實現國家發展模式的轉型,是從戈爾巴喬夫改革后期開始的。1990年蘇共中央二月全會,就放棄蘇共對權力的壟斷達成了共識,不僅戈爾巴喬夫,包括利加喬夫、雷日科夫都同意舉行選舉,支持多黨制。正是由于蘇共放棄了“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目的證明手段正確”的道德觀,聯盟和平分家,俄羅斯實現了和平轉型,社會代價相對較小,在民族宗教如此復雜的大國并沒有發生南斯拉夫那樣的內戰。與十月革命轉向蘇維埃制度和1929年從新經濟政策轉向斯大林模式相比,代價要小得多,沒有發生內戰和餓死人。
俄羅斯的國家轉型可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前10年國家政策的重心是新制度的建設。在轉型的最初10年,俄羅斯經歷了政局動蕩、社會不穩和經濟下滑,在轉軌的后10年,通過完善制度和調整政策,國家開始走上穩定發展之路。經過二十多年的轉型,俄羅斯基本完成了從蘇聯模式向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要求的政治民主化和多元化、經濟市場化的模式轉型的任務,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是公民一人一票選出來的。從現今俄羅斯的國家最高領導人身上找不到蘇共官僚的影子,他們專業知識強,親民務實。普京每年都會與民眾連線,直接回答民眾提出的問題。梅德韋杰夫擁有臉譜和推特網的個人主頁,親自進行更新并與網民互動,有著眾多的“粉絲”。
在經濟上,俄羅斯建立和完善了市場經濟體制,其重要舉措是變單一的國有制為私有制和非國有制。到2002年,俄羅斯有66%的企業實行了私有化和非國有化。私有制的建立使經濟決策從集中轉為分散化,資源配置實現了市場化,絕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放開,并趨于合理。俄羅斯不再像蘇聯那樣孤立于世界經濟之外,而努力與世界經濟接軌。2012年8月22日,俄羅斯正式成為WTO第156個成員,這使俄羅斯企業面臨全球性的競爭,也使俄羅斯不得不根據WTO的要求進一步改革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
蘇聯劇變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實現人民民主,民眾沒有制約國家權力的任何手段,導致國家權力侵犯民眾的利益。俄羅斯以1993年憲法為基礎建立了憲政體制,實現了人民主權。
俄羅斯人有了選擇“穿什么鞋合適”的權利。迄今為止,俄羅斯共舉行了5次總統選舉,在法律程序上,實現了最高行政權力平穩有序并有公民參與的和平交接。相對于沙俄和蘇聯時代,這是很大的進步。盡管有人對普京第三次入主克里姆林宮、長期占據政權不滿,但他畢竟是公民一人一票選舉出來的。反對派可以舉行抗議游行,不滿者可以對之進行批評。普京看到了民眾的不滿,也努力改變威權政治,完善民主,擴大民眾的參與程度。
觀察當今俄羅斯的變化,不能只停留在20世紀90年代,而應該看到進入新世紀以來俄羅斯發生的積極變化。現在的俄羅斯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不像某些人描繪的那么好,也沒有某些人說的那么糟,但人們普遍對未來充滿信心。
蘇聯時期的日用消費品短缺現象已不復存在,不用再大量進口糧食,從2002年起恢復了俄國出口糧食的傳統。讓民眾從經濟發展中得到實惠一直是俄羅斯政府的政策。工資占俄羅斯GDP的比例從40.2%(2000年)增加到了50%(2010年)。甚至在經濟危機嚴重的2009年,民眾的生活水平也沒有下降,居民的實際收入2008年增長了2.4%,2009年增長了3.1%,2010年增長了5.1%。2012年,俄羅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4萬美元。
2012年5月,普京再次入主克里姆林宮后,立即簽署了幾項關于落實提高居民收入和福利措施的命令,包括提高中學和大學教師工資、增加退休金、增加住房建設、鼓勵生育和增加對生育第三個嬰兒以上家庭的補助等。目前居民貨幣收入總額中來自政府的社會補貼所占比例高達18%,60%的家庭享受國家提供的補貼和優惠。
俄羅斯實行全民免費基本醫療服務,不存在因病致貧和看不起病的現象。2000年俄羅斯人均醫療費用僅為10美元,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俄羅斯經濟狀況好轉,情況在發生變化。10年里俄羅斯聯邦用于衛生保健的經費提高了5倍多,從2500億盧布提高到2011年1.7萬億盧布。2005年以來,俄羅斯人的人均壽命提高了4歲,這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俄羅斯實行11年義務教育。在公立大學中的公費大學生比例不得低于40%,公費大學生的實際比例約為50%,對沒有獎學金就無法繼續完成學業的成績好的大學生,獎學金要達到最低生活保障。
俄羅斯的住房問題一直沒有成為尖銳的社會問題。俄羅斯政府的住宅公共事業促進基金屬于國家公司,主要是幫助居民(特別是青年家庭)提供住宅抵押貸款,以解決其住房問題。政府還以免費或廉租形式,向住房困難或多子女家庭提供住宅。
在轉型過程中,俄羅斯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社會不安定,貧困階層占人口三分之一左右。普京當政后,制定了新的收入分配政策,保證居民收入、養老金以及一些補貼的增長速度高于GDP的增速,使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同時培育了中產階級。目前俄羅斯的貧困人口已經下降到總人口的10%左右。
俄羅斯還存在著執法不嚴和嚴重的腐敗現象。這些既是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與蘇聯留下的遺產相關。蘇聯社會從來不講法治,人們沒有尊重法律的習慣。在勃列日涅夫時期,以權謀私成了普遍現象,不只是掌權者以權謀私,甚至商店服務員、卡車司機也利用工作方便謀私。俄羅斯現在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經濟結構畸形,產品在國際市場沒有競爭力,像蘇聯時期一樣,主要靠出賣原材料和武器獲得外匯。這些問題會在發展中得到解決,但需要時間,不是短期內能夠解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