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伊利諾伊州的諾克斯學院,開啟自己的演講之旅。數天之內,他要連做6篇演講,涵蓋教育、住房、退休保障、醫療保險、貧困等多方面問題。
盡管共和黨諷刺說,奧巴馬的演講舊瓶新酒,只是一份“空心漢堡”(nothingburger)。但是評論仍然認為,6篇演講意在為明年的中期選舉提前造勢,重要性不可小覷。
今年3月1日,為奧巴馬捉刀長達8年之后,白宮首席撰稿人喬恩·法夫羅離開寫作團隊另謀發展。白宮隨即宣布,法夫羅遺留下來的職位,由32歲的科迪·基南代替。
與此同時,科迪·基南在寫作班底里的排名,也相應地從“責任主筆”提高到“首席主筆”。奧巴馬新鮮出爐的6篇演講,就是他榮任“首席”后的第一批力作。
科迪·基南,32歲,看似年輕,卻有豐富的文字經驗。
念高中時,他是橄欖球隊的四分衛,校隊的靈魂人物。他的志向是當一名大夫,考大學時卻改了念頭,選擇了政治學作為主攻方向。
大學畢業,他被幸運地推薦到參議員泰德·肯尼迪門下,進入信件部工作。他為參議員服務3年半,擔任立法顧問。隨后他又進入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進修。2007年,基南被介紹進奧巴馬的寫作團隊。
2008年,基南拿到碩士學位,他不失時機重返奧巴馬的寫作團隊,在整個大選期間,為奧巴馬各類演講捉刀代筆。雖然首席代筆人法夫羅始終光芒四射,基南還是有機會顯露才華。
2011年1月,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發生槍擊事件,6人死亡,超過13人受傷,女議員加布里埃爾·吉福茲也在意外中身亡。奧巴馬出席悼念儀式并做了演講。
這是基南為奧巴馬撰寫的第一篇重要講話。統計顯示,這篇40分鐘的演講吸引了大約3077萬名觀眾、2250萬個家庭收看,飽含深情,好評如潮。
在返回華盛頓的飛機上,白宮新聞發言人對外宣布,科迪·基南是這篇演講的作者。他還透露,當天凌晨1點,奧巴馬把修改后的初稿擲還基南,后者用一整天功夫再次潤色:“直到‘空軍一號’降落在亞利桑那,他還在上面勾勾改改?!?/p>
為奧巴馬捉刀代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當上總統前,他出過兩本暢銷書,自己就是舞文弄墨的高手。2005年以來一直擔任奧巴馬首席撰稿人的法夫羅更以勤奮著稱。
為準備一篇重要演講,法夫羅可以在凌晨5點起床,在電腦前奮筆疾書,直到第二天凌晨3點。他在辦公室的長沙發過夜,寫稿時喝掉無數濃咖啡和紅牛飲料。假如實在找不到靈感,他會玩一會“搖滾樂隊”音樂游戲。
為摸準奧巴馬的文脈,法夫羅隨身攜帶他的自傳《我父親的奇想》。他把自己稱為總統的“心靈捕手”,而把每次急急趕稿、搶在最后期限前交出優秀成品的“心跳時刻”,幽默地形容為“緊急迫降”。
在前輩的影響下(當然還有相當的工作壓力),科迪·基南也把自己變成工作狂。在他低矮的辦公室里(奧巴馬每次過來找他,必須低著頭才不至蹭到頭頂),一樣堆滿喝空的紅牛飲料。他說,從晚上7點到凌晨2點,常是自己才思泉涌的時刻。
第一個在白宮組建寫作班子的美國總統,是1921年就任的沃倫·G·哈定。他的“御用”主筆是賈德森·韋利弗,頭銜叫“書記員”。從此以后,職業撰稿人正式進入白宮,他們隸屬白宮辦公廳,除去捉刀各類演講,還要代筆總統各種信件、公告、致辭、聲明。形勢所迫,是總統聘請代筆的直接理由。隨著傳播手段日新月異,需要總統拋頭露面、張嘴講話的場合越來越多。
數據為證:1953年就任的艾森豪威爾,8年任期一共留下6618頁演講。而到了克林頓,已經激增到15669頁。總統的曝光率越高,躲在后面提供服務的人也越多。美國總統的寫作團隊,也就應運而生。
一般講,能為總統代筆的人,大多是知識面較廣、思維縝密、擅長言辭的人。他們不必擁有特別精深的專業知識,卻必須對基礎經濟學和政治學知識了然于胸。大學里,“培養”這種人材的專業集中在政治學、哲學、法律和文學系。
替羅斯福代筆的舍伍德,曾是劇作家。為肯尼迪捉刀的索倫森和施萊辛格,前者精通法律條文,是個法律顧問;后者熟諳掌故且思維縝密,他的本行是歷史學家。
幾乎所有知名的總統主筆,都是懂得溝通的高手。他們并非把總統的話簡單地拷貝到稿紙上,而需把復雜抽象的政治概念,轉化成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大家能聽懂,能理解。
由于來自不同專業、擁有不同經歷,撰稿人和總統的關系變得復雜有趣。
富蘭克林·羅斯福對自己非常在意,他努力在公眾面前留下親自撰寫各類演講的“正面形象”。即使拿到別人代筆的文章,也會重寫部分段落。不過個人才智終究有限,1933年就職演講中的警句,“唯一能使我們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卻出自寫作班子之手。
約翰·G·肯尼迪則把權力下放給西奧多·索倫森,有人甚至認為,索倫森的實際職責,早就超越了捉刀代筆的范圍。他給總統出謀劃策,是推動肯尼迪打造親民形象的第一功臣。
福克斯電視臺新聞觀察員說:“索倫森和肯尼迪經常相互影響,是一對極好的搭檔。索倫森簡直就是‘克隆’出來的另一個肯尼迪。在重大問題上,他們經常不謀而合?!?/p>
比爾·克林頓,卻是總統里即興創作的大師,他喜歡親自修改自己的演講,擅長根據現場變化做出臨時調整。他會不斷抽取原稿里的素材,在腦海里重新組合包裝,做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現場感”極強的“即席”演講。
相比靈活機變的克林頓,喬治·W·布什(小布)不免遜色很多,他對撰稿人的依賴很強。2005年,小布什聘請前《華爾街日報》編輯威廉·麥古恩擔任新的主筆,政治觀察家立刻敏銳地發現:“總統的講話風格,發生了顯著變化?!?/p>
替總統碼字的高級打字機,還是影響決策的高級幕僚?多年以來,外界對總統代筆人的真實作用,一直議論紛紛。
有一種觀點認為,寫作團隊是總統政策的隱形推手,“誰給總統撰寫演講稿,誰就是實際管理國家的人?!?/p>
與之相對的說法是,撰稿人能力再強,也是總統的雇員,在實際工作中,“總是總統不斷對撰稿人施加影響,逼迫他發生轉變?!闭f最后一句話的人,永遠是總統。
曾為小布什代筆的麥古恩說,“假如聽眾覺得這些話不是總統說的,就是我最大的失敗?!?/p>
奧巴馬旗下首席主筆,剛剛完成6篇系列演講的科迪·基南,則把這份工作比喻成研究生院的生活。總統是導師,主筆是研究生。
他說:“你接到一個課題,花數周準備資料,絞盡腦汁完成報告。你把報告交上去,等待導師批復,挑出來他贊成哪些觀點,哪些又是他不認同的?!?/p>
剛剛退出白宮寫作團隊的喬恩·法夫羅,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為總統寫稿,猶如在兩個世界中反復穿梭,努力在中間踩出一條小路?!边@說明,為總統撰稿,頭腦受到的壓榨,往往大于肉體的付出。
為總統代筆,還需要甘做無名英雄的胸懷。2005年,小布什延請《華爾街日報》編輯威廉·麥古恩為自己代筆,馬上有人好心提醒麥古恩:替自己寫,還是替別人寫,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他們提醒說:“你必須把屬于自己的靈感暫時放到一邊,而時刻把W(指代沃克·布什)放在文章頂頭的位置。”然而,麥古恩決定接受邀請,哪怕“從一個實習生做起”。
許多總統演講中的格言警句,出自代筆之手。在重要的歷史時刻,用自己的話影響一個國家的進程,難怪無數寫手甘愿“為他人作嫁衣裳”。
也許正是如此,很多代筆人非常看重自己的白宮經歷,他們中有一個聯誼組織,用白宮第一個職業撰稿人賈德森·韋利弗的名字命名,叫“賈德森·韋利弗學會”。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副主編羅伯特·施萊辛格的父親小阿瑟·施萊辛格是肯尼迪總統的撰稿人。他每年都陪父親參加該學會的活動。根據從中了解到的內幕,羅伯特·施萊辛格寫了一本書,名叫《白宮幽靈》。一代代白宮撰稿人的生花妙筆不僅讓總統們的聲音流傳后世,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歷代總統的形象。但他們都是在幕后,鮮為人知,像是“白宮的幽靈”。
學會定期組織活動,對成員審查嚴格。新一任首席主筆科迪·基南,剛剛有資格進入這個圈子,他說,和眾多前輩高人一起聚會,“滋味妙不可言?!?/p>
另一方面,曾為總統捉刀的不凡經歷,也讓許多撰稿人離開白宮以后,收獲隱形的實惠。
約翰遜總統的筆桿子,后來當了美國電影協會主席。尼克松的撰稿人帕特·布坎南“退休”以后走向政治舞臺,兩次參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ㄌ乜偨y的多名主筆,后來都成了有影響力的作家。
卸掉奧巴馬“首席主筆”頭銜的喬恩·法夫羅,選擇到好萊塢做編劇,打算利用多年代筆的豐富經歷,撰寫一部相關題材的電影劇本。他還準備創辦寫作培訓機構,傳授“為大人物撰稿的”種種技巧。
也有人繼續自己的代筆生涯。
2011年,韓國前總統李明博訪問美國,他在議會發表演講,45分鐘講話贏得45次掌聲,平均每分鐘都有一次鼓掌。有人披露,李明博訪美期間全部演講,實際由“退役”的白宮主筆“集體創作”。5篇演講的總價格,高達4.65萬美元。
另一個大主顧,是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他針對美國聽眾的歷次演講、發表在美國報紙的署名文章,全部由白宮前任主筆包攬。有統計數字說,布朗在卸任以前,總共向這個集體支付超過4萬美元的“潤筆”。
2008年加盟卡梅倫團隊的女“筆桿子”同樣是“80后”,現年僅31歲。這位女“筆桿子”出身平民,特別喜歡貼合大眾、展現立場、避免四平八穩套話的演講風格,她的存在被認為是出身高貴、“不接地氣”的卡梅倫很有效的“調和劑”。
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常常語出驚人,然而這些驚人之語其實多數出自其“鐵筆桿子”亨利·古艾諾之手。這位“鐵筆桿子”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并且妙語如珠。
俄羅斯總統府也有這樣的“筆桿子”——原籍土庫曼斯坦的賈汗·波雷耶娃先后為葉利欽和普京服務。曾是國際文傳電訊社社長顧問的波雷耶娃善于撰寫短小精悍的演講稿,工作作風雷厲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