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電腦,兩個人物在腦子里晃動:陳水總和劉志軍。前者2013年6月7日涉嫌在公交車上縱火,造成48名無辜者遇難,另有三十多人受傷。后者2013年6月9日在法庭上受審,被控受賄“六千多萬元”。前者無業貧民,后者部級干部。我猶豫著該在誰身上著墨。他們是兩個世界的人物。一個一貧如洗,食不果腹,“創業”(擺攤)受阻,求助無門。一個不用考慮衣食,國家包養他的高消費,人退休享受也不退休,堪稱“要什么有什么”。
惟一能打通他們的人生的概念是:犯罪。但他們連犯罪都那樣的不同。陳水總在犯罪學上被稱為“報復社會”。跟政治暴徒一樣恐怖的是,在極端情況下,平民報復社會的方式也是攻擊無辜人群。他要么找不到自己的敵人,要么夠不著攻擊自己的敵人。這是一種不可理喻的瘋狂。但是,我們也不妨說,貴為部長的劉志軍之流的行為,也不是一種理性選擇。把自己搞到富可敵國有什么意思?竭盡人之所能,也無法在有生之年享受到他所占有財富之萬一。所以,這也是一種瘋狂。所以,他們都在報復社會。
不過,陳水總的報復只要個人決定,劉先生的報復,需要制度平臺才能實現。劉志軍生逢其時,二十多年來一路腐敗地挺進到政府的行政核心。而他的弟弟劉志祥,6年前被捕前任武漢鐵路分局副局長,家藏現金三千多萬,“湖北省公安廳重案處請銀行派來了8名點鈔員,帶了6部點鈔機,清點了兩天”。劉志祥還帶有命案,被判死緩,是6年前的事情。但這并不影響哥哥劉志軍的仕途。
當然,劉志祥的案子,比起他哥哥來,又是小兒科了。6月10日,全國的官媒和市民媒體一致披露的消息是,“劉志軍受賄的贓款及其濫用職權造成的損失被司法機關全部追繳,這其中僅房產就有374套,人民幣超過8億元”。而這一句話也不足以概括劉志軍的犯罪金額,但它明顯跟公訴的罪狀撞車。
這哥倆的差距,就是局長和部長的距離么?恐怕還要加上時間的差距——如果早幾年,如果在劉志祥案發同時,他哥也受到追究,罪行就沒有這么大,不等于同時救了他哥么?或者,雖然“疑罪從無”,但至少講究個高官的家族背景干凈,讓劉志軍先生回避一下部長職位,不也是合情合理的么?
當劉氏兄弟在瘋狂貪污國家錢財的時候,陳水總正在為掙扎著活下去而多方努力,四處碰壁。最終他失敗了。陳水總是一個有心人,他每跑一次有關方面都記錄著。此刻,想著他在那失敗道路上的記錄每遞增一次,我就心驚肉跳一下。在報復社會的最后時刻,人可能像吸食毒品過量一樣瘋狂,但事實上,陳水總有微博記錄,有遺書,跟一般“激情犯罪”不一樣。
猜想,一個人在“仇令智昏”的時候,和利令智昏也差不多。前者用來解釋陳水總,后者便是劉志軍的同類。在劉氏政治成功和經濟成功的另一端,便是陳氏的生活失敗。這是一種殘酷的聯系。他們是兩個世界的代表,不能和諧相處。最初,他們有共同的起點,他們生于同一個國家的同一個年代,同樣的平民家庭(或者說陳氏更優越一些,因為他是城市平民)。最后,一個領導著高速鐵路,制造了一段腐敗神話;一個了結自己的同時,隨機地帶走大量無辜,給世界留下巨大的悲痛和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