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線城市有一份普通工作的人,到底該不該買一套規格正常價格卻不太正常的房子?我經常帶一點自欺地告訴自己,為一個磚塊搭成的一定形狀的空間,抵押幾十年的自由和可能實在不值得。不過有時候我也會空想一下如果要買房,我得怎么挑選。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可能是一輩子最大的投資。為了了解房產交易的真實情況,我可能先去房產中介公司工作半年,看到中意的房子最好再租個半年測驗一下,以免存在一眼看不出來的隱患。令我好奇的是,那些房產公司的中介是不是買得起房,他們買房時又會挑什么樣的房子。
好像是在某期《鏘鏘三人行》里,財經作家吳曉波說到房價高漲人們卻依然趨之若鶩的原因——除了覺得有必要,畢竟還是買得起。他說的是,一個正常收入的家庭,貸上幾十年的款,最后還是買得起。只不過房價合理的國家,一個人工作五六七八年就能把房貸還清,我們卻需要十幾二十年罷了。房貸其實是一種抵押貸款,被抵押掉的是人生原本更多的可能。
以遠藤、高橋、小島這3戶人家的故事貫穿全劇的《夜行摩天輪》,一開始提出的是這個問題:為了擁有一套理想的房子,人們可以付出什么代價。遠藤一0LFrSza011v7drPhwW85qh+QOgzLc3IRojQnVDbKGAI=家,男主人啟介在裝修公司工作,女主人真弓結婚前在房產公司負責樣板房的展示,都是跟房子打慣了交道的人,女兒彩花在公立小學讀書,成績中上,一家人原本過著挺滋潤的小日子。問題是真弓有一個夢想。小時候父親經常調動工作,每隔兩三年就要搬一次家,那種漂泊感,使她渴望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然后,一個貌似夢想成真的機會把這家人拖入了泥潭。高級住宅區云雀丘空出一塊地,遠藤家放棄了便宜的公寓,背上幾十年的房貸,在這里建造了最小的一座宅院。
如果把云雀丘看作中上流社會縮影,遠藤、高橋、小島3家恰好代表3個階段:剛搬來的遠藤家格格不入難堪重負(鄰居結婚也要送10萬日元禮金),住了十幾年的高橋家逐漸適應規則應付自如,原始住戶小島家非但游刃有余同時也是社交規則制定者。制定規則是為了什么?為了把“我們”和“他們”區別開來。要是誰家的房子都那么大,誰家的孩子都讀名校,所謂成功人士的優越感從哪來呢?新住戶是粗俗的,但這粗俗令舊住戶更加確信自己的優雅。
從遠藤家,到高橋家,再到小島家,看來是一條通往精英生活的上升之路,然而這3戶人家遭遇了一個相似的不幸:你所贊賞的生活是需要孩子來繼承的,所有美好都可能毀于你孩子的“不配合”。《夜行觀覽車》的觀點似乎是:指望孩子是靠不住的。
我家孩子很聰明,要是有好的環境,一定能考上重點、名牌。真弓是這么想的,當初選擇云雀丘,離著名私立中學近是重要因素。可惜云雀丘的好環境沒幫上忙,資質普通的女兒還是沒能考上私立。遠藤家付出的代價卻有:隨時可能被裁員的啟介沒有創業啟動資金,真弓不得不去超市兼職貼補家用,“住高級住宅區”的彩花被同學排擠。高橋家的次子慎司倒是勉強考上了私立,但每次考試前復習到深夜也難保高分。女主人淳子接受不了兒子輸給前任生的學業優秀的長子,逼著他做無用功,犧牲了他其實更有天分的籃球。小島夫人成功把兒子培養成了精英,但他精英得留在了英國,她只能時不時打越洋電話騷擾他。
這部日劇中最正面的人物是高橋家的男主人弘幸。作為開設私立醫院的精英醫生,他的精英意識反而是最弱的。他尊重孩子的天性,讓他們充分發展自己的興趣,只要是自己選擇的人生,就算是普普通通也無妨。恰恰是這樣一個人,在片子一開始就死于非命。普普通通的人生,在這個時代無法存活。兇手到底是誰?
導演:于淳
主演:宋丹丹 林永健
原本應該安享晚年的文英在得知自己身患絕癥并將離開人世后,生活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面對生命中最后的180天,她為自己立下了遺愿清單
導演:鄭永基
主演:方中信 蒙嘉慧 楊怡
精神科醫生高立仁上班最后一日,醫院接收了一名企圖跳橋自殺的精神分裂患者。立仁表面對案件漠不關心,最終忍不住走訪案發現場。他的一個提醒,使啟榮最終查明真相。
導演:余明生
主演:蔣欣 潘之琳 趙鉑涵 陳龍
編劇九年的抗日題材力作,講述蔣欣飾演的女主角徐一航在慘遭日本人滅門屠殺后奮起反抗,和陳龍飾演的偽軍連長呂良彪等人對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