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槍/步槍
英國陸軍已經在低調推行一項手槍替換計劃,英軍選擇用格洛克9mm手槍來取代由FN公司生產的現役勃朗寧大威力手槍,一并替換的很可能還包括根據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緊急作戰需求而采購的西格-紹爾手槍。
俄羅斯方面,長期服役的馬卡洛夫PM手槍正在被替換成9×19mm PYa“雅里金”手槍。然而也有報道稱,俄羅斯武器公司研制的9mm Strizh手槍也正在接受官方測試,一旦通過測試,很可能會裝備俄聯邦里其他成員國的部隊。
目前最大的懸念是美國M4卡賓槍替換計劃究竟會有怎樣的結果,美國政府壓縮的預算很可能成為新替換計劃的攔路虎,無論怎樣的結果都還會受到國會的審查并且可能面臨漫長的聽證程序。(不過,2013年5月,美國陸軍已宣布取消M4卡賓槍替換計劃并繼續改進現役M4卡賓槍——譯者注。)
法國計劃宣布替換現役FAMAS 5.56mm突擊步槍的日期也日益臨近,一旦官方做出正式決定,之前進行的FAMAS改進計劃將被取消。由于法國國內已不具備大規模生產輕武器的能力,替換計劃很可能會選取市場上現有的成熟武器產品,或者通過授權生產的方式來獲得新武器。這一過程類似于法軍當年裝備伯萊塔M92手槍的經歷,該槍在現役法軍部隊及執法部門的名稱為PAMAS。

泰利斯澳大利亞分公司對澳軍F88SA2(即斯太爾AUG)突擊步槍的改進型首現于2012年6月在巴黎舉行的歐洲薩托利防務展。該改進計劃的最新型號被命名為F90,新槍從設計上對斯太爾AUG步槍進行了重大改進。槍管與上機匣固定在一起,顯著提升了武器的射擊精度。槍托與下機匣也被設計成一個部件,并從外形上進行了優化設計,以便使武器更加適于安裝越來越多的光電器材。在質量上,新F90比F88SA2減輕0.54kg;F90采用了澳大利亞本國設計的新型槍掛榴彈發射器,質量比F88SA2加掛的M203A1榴彈發射器減輕1.09kg。此外,F90系列還將包括一種狙擊手型號。

同樣在2012年歐洲薩托利防務展首次露面的還有波蘭MSBS 5.56mm模塊化步槍,該槍也是波蘭Tytan士兵現代化計劃的組成部分。MSBS是一種采用全新設計的突擊步槍,最突出的特點是武器可以很方便地從常規的有托模式轉換成無托模式。該槍一旦正式列裝,將取代波蘭軍隊現役的AK74突擊步槍。
俄羅斯伊茲瑪什兵工廠仍在繼續改進AK12步槍,該槍計劃用來替代俄軍的AK74步槍。俄羅斯國防部將于2013年完成相關測試。據悉,AK12系列武器將包括多種型號,如用于替換RPK74的5.45mm輕機槍型號,以及旨在替換AS Val突擊步槍和VSS Vintorez狙擊步槍的9×39mm(圖拉儀器設計局特有口徑)緊湊型步槍。
伊茲瑪什兵工廠近期還宣布正在對AK74系列武器開展兩項改進升級計劃:一個是加裝配有皮卡汀尼導軌的前護手,這一改進在部隊的軍械維修單位即可實現;而另一項改進計劃則只能在工廠完成,具體內容包括改進的前護手、帶有瞄準鏡導軌的鉸接式機匣蓋和一種新型折疊槍托。這些改進計劃雖然主要針對俄羅斯本國現有的AK74系列武器,但同時也為國際市場上的同類武器提供了一種簡單卻行之有效的改進方案。
2012年11月末,俄羅斯政府提出了一項企業合并議案,計劃將生產AK系列武器的核心企業伊茲瑪什兵工廠和以生產軍用手槍與競賽槍械為主的伊熱夫斯克機械制造廠(在國際貿易中也稱作“貝加爾”公司)合并。這兩家企業均坐落于具有悠久武器制造歷史的伊熱夫斯克市。面對全球性常規輕武器產能過剩的問題,俄政府希望通過合并案來優化配置兩家企業的武器生產線。據報道,合并后的企業將采用“卡拉什尼柯夫”的商標。
英軍的L85A2 5.56mm步槍,即SA80步槍的最新改進型在經歷了坎坷的定型之路后目前表現還算良好,英國國防部也于前段時間提出了對SA80的替換需求,但隨之而來的就是究竟該如何替換的問題。如果只是簡單地利用現有型號一對一地進行改造,不僅武器性能不會實現太多提升,而且還會面臨巨大的成本問題。
關于“指定射手步槍”(DMR)的問題仍在持續發酵,這種武器原本設計用于打擊400~900m距離上的點目標,以彌補班組內輕機槍或通用機槍在此距離上精確打擊能力的不足。在武器選擇上,愛爾蘭等一些國家效仿美國的做法,將庫存的北約7.62mm口徑步槍改進成符合DMR標準的武器。這種做法導致的一個結果是,DMR和專用狙擊步槍之間的界線將愈發模糊,隨著越來越多的職能正在被賦予到DMR身上,DMR更像是一支“遠距離精確武器(狙擊步槍)”。近期德國陸軍采用G28 DMR的做法則顯得更為傳統,這種制式步槍配備了必要的附件后有效射程可達1000m。


幾年前,俄羅斯開發了9.3×64mm口徑彈藥,用于SVDK半自動狙擊步槍——該槍是SVD德拉貢諾夫狙擊步槍的改進型產品。俄羅斯此舉的部分原因是為了對抗西方輕武器界的新生力量——0.338英寸拉普阿-馬格努姆口徑槍彈。但9.3mm口徑似乎未能經受住時間的檢驗,俄羅斯的兵工廠轉而開始開發采用旋轉后拉式槍機的0.338英寸拉普阿-馬格努姆狙擊步槍,這也說明0.338英寸拉普阿-馬格努姆口徑在世界范圍內已經成為中口徑步槍的標準口徑。據報道,由俄羅斯自主研制的幾種0.338英寸口徑狙擊步槍已經在克利莫夫斯克市進行了測試,測試中包括一種將9SN鋼心彈頭與0.338英寸拉普阿-馬格努姆彈殼相匹配的新型槍彈。不過此次測試中最引人關注的是一家俄羅斯私營企業——ORSIS,該公司的T-5000狙擊步槍剛剛在一項世界級狙擊比賽中獲得冠軍,這也標志著俄羅斯輕武器產業長期被國有企業把持的局面已經開始發生變化。
從1961年開始服役至今的SVD 7.62mm德拉貢諾夫狙擊步槍正在被改進成SVD-M型(M意指“現代化”)。SVD-M將采用流行的皮卡汀尼導軌,現有機械瞄具將被改為可拆卸式瞄具,并采用折疊槍托和獨立的手槍握把,此外還可以安裝專用消聲器。
美國的“精準狙擊步槍”(PSR)競標一直在進行之中,該競標方案將產生一種采用0.338英寸口徑槍彈(拉普阿-馬格努姆或諾瑪-馬格努姆)的旋轉后拉槍機式步槍,這種武器與DMR一樣會模糊指定射手步槍和狙擊步槍之間的區別。
美軍還有一種未采用0.338英寸口徑策略的同類武器,即XM2010狙擊步槍。該槍采用0.300英寸溫徹斯特-馬格努姆槍彈,這種槍彈在美軍已服役多年。根據美國《陸軍時報》2012年11月19日刊登的一篇文章,“鑒于美國陸軍已經提升了XM2010增強型狙擊步槍的能力,PSR的研制可能會暫緩進行……如果XM2010發射改進型槍彈能夠達到要求的有效距離,PSR計劃甚至有可能會被取消”。尤其是美國陸軍正在從目前的0.300英寸口徑的Mk248 Mod 0槍彈轉向使用Mk248 Mod 1槍彈,后者據稱能夠進一步提升XM2010的有效射程。

美軍仍在推進“輕量化輕武器技術”(LSAT)計劃,目前工作的重點是有殼埋頭彈(CTA)方案。這種方案將彈頭、發射藥和底火都裝進一個塑料殼內,極大地減輕了系統質量。LSAT計劃中的另一種方案——無殼彈方案由于某些技術問題未解決而仍然發展緩慢。2012年9月,作為LSAT計劃的主承包商AAI公司展示了一種采用LSAT有殼埋頭彈方案設計的緊湊型5.56mm口徑輕機槍,這種武器系統不僅質量大大減輕,還通過采用更短的槍管(420mm)和可折疊的伸縮式槍托進一步縮短了武器的長度。

HK公司的7.62mm北約口徑HK121通用機槍已經完成了研制階段的工作,目前正在接受德國軍方的進一步測試,以確定其是否能夠替換長期服役的由萊茵金屬公司生產的MG3通用機槍。HK121在傳統設計的基礎上引入了快速更換槍管設計,具有模塊化功能,并可作為同軸機槍安裝到裝甲車上使用。
2013年初,位于俄羅斯科夫羅夫(Kovrov)的捷格加廖夫(Degtyarev)兵工廠(又名ZiD)贏得了俄羅斯內務部的一分研發合同,研制一款名為“Tokar”的小型輕機槍,具體設計要求主要包括:可快速更換槍管,實現標準長度型和短槍管型之間的轉換;彈匣供彈,并可以兼容新近開發的60發和90發彈鼓以及標準的AK系彈匣;采用可折疊的伸縮式槍托;具有500發/分和900發/分兩種射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型槍采用5.45×39mm口徑。雖然內務部并不能代表所有俄軍方用戶,但他們一貫使用俄軍現役突擊步槍及槍彈,這也許意味著俄羅斯軍方近期不會更換制式武器的口徑。
在2012年美國國防工業協會年會上,通用動力公司0.338英寸諾瑪-馬格努姆口徑輕型中口徑機槍(LWMMG)可以說是驚艷亮相。這種中間口徑的機槍全槍質量10.9kg,全槍長1244mm,有效射程達1700m,可以有效填補7.62mm和12.7mm口徑武器之間的火力空白。然而面對美國不斷削減的國防預算,通用動力公司要說服美國國會同意采辦一種新口徑機槍及其槍彈恐怕難上加難。
美國軍方突然宣布取消XM806輕型大口徑機槍發展計劃的舉動令業界感到意外,就在該槍已表現出一定的成熟度并準備接受鑒定時,美軍決定繼續使用12.7mm口徑M2A1勃朗寧重機槍,同時還計劃將現有M2重機槍都升級成M2A1型。XM806已經是美軍第二次嘗試研制一種輕量化的12.7mm口徑機槍,在此之前,XM312 12.7mm機槍同樣被美軍取消了發展計劃。
武器的編配
談到美軍現役5.56mm口徑和7.62mm口徑武器,有必要提一提美國陸軍射擊隊(USAMAU)的兩項射擊教程,這兩項教程均適合這兩種口徑武器。第一種教程名為《近戰射擊技能》(CQM)教程,主要講解在一般作戰條件下如何在0~150m距離內快速準確打擊目標的射擊技能,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步兵戰場的實際開火距離以及對士兵射擊技能的核心要求;此外該教程還包括近距離射擊彈道的相關理論知識。第二種教程名為《班指定射手射擊技能》(SDM)教程,主要講解與遠距離射擊相關的彈道知識,作為對《近戰射擊技能》中所含核心技能的補充,這一教程旨在教授學員無論在白天還是黑夜均能有效打擊300~600m距離內的目標。
其實,這兩項教程主要包含兩種類型的射擊技能,一種是針對所有作戰人員在最常見的作戰距離上如何有效射擊的技能,另一種則是針對需要通過精確瞄準來打擊遠距離目標的高級射擊技能。
目前將5.56mm口徑制式武器和7.62mm口徑的指定射手步槍進行混合編配的做法行之有效,其源自近年來西方軍隊的實戰經驗。這種編配方式已經將精準射擊的覆蓋范圍從近距離(150m)擴展到中距離(300~600m),最終通過狙擊武器延伸到遠距離(600~1000m以上)。
目前西方國家裝備的槍掛榴彈發射器仍以發射40×46mm口徑低速榴彈為主,相關研發工作也大都圍繞這種榴彈展開,如澳大利亞F88斯太爾升級計劃中的超輕型槍掛榴彈發射器。傳統的M203系列榴彈發射器仍在許多國家裝備使用,不過更加現代化的HK AG36槍掛榴彈發射器裝備數量越來越大。前蘇聯和俄羅斯設計的40mm槍掛榴彈發射器不斷衍生出眾多型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的GP-30,這種槍掛榴彈發射器不僅具有快速拆卸功能,還開發了一系列特種榴彈。

萊茵金屬彈藥公司的ARGES榴彈發射器配用了一種新型榴彈,其在40×46mm口徑低速榴彈彈殼基礎上開發出“遠程”榴彈,據稱射程可達到700m,膛口初速也略高一些。這種“遠程”榴彈預計于2014年裝備部隊。
40mm中速榴彈的發展似乎處于一種停滯狀態,盡管低伸的彈道、更遠的射程(400~800m)等特點令中速榴彈在近年來一直備受關注,但真正裝備使用的則只有南非里貝爾效能公司的一款產品。不過目前德國萊茵金屬彈藥公司正在研發兩種中速榴彈以及兩種能夠發射中速榴彈的發射器。一種是Cerberus槍掛榴彈發射器,其還可加裝抵肩槍托獨立使用;另一種是AGL Hydra自動榴彈發射器,這種榴彈發射器從實體模型上看帶有火力選擇功能,為單兵肩射式武器。目前這兩種榴彈發射器都處于研發的后期階段。
自動榴彈發射器仍然是步兵連里一種基本的支援武器。從口徑角度看,俄羅斯的自動榴彈發射器與西方國家的自動榴彈發射器有著明顯區別。美國和歐洲國家軍隊的自動榴彈發射器使用的是40×53mm口徑高速榴彈,裝備范圍最廣、被仿制最多的是美國的Mk19自動榴彈發射器,HK公司的GMG自動榴彈發射器的裝備數量也呈上升趨勢。由俄羅斯KBP儀器設計局和ZiD兵工廠共同研制的AGS-30自動榴彈發射器在俄羅斯聯邦軍隊中的裝備數量也日益增多。
美軍XM25“反遮蔽目標打擊”(CDTE)武器仍在繼續進行戰場測試,主承包商ATK公司已于2012年9月獲得了一份價值1.68億美元的合同,以“繼續完成系統的設計、集成、制造和測試,確保武器系統最后能夠達到性能需求并可以進行批量生產”。合同中,系統也被重新命名為XM25“單兵半自動空爆系統”。但從目前的進程看,原計劃2013年列裝的日期將會被推遲。
已經服役多年的卡爾·古斯塔夫筒式武器現在由瑞典薩博-博福斯公司生產制造,該武器在各國軍隊中的表現依然良好。卡爾·古斯塔夫火箭筒問世于1940年代末,盡管年事已高,但因其實用性而一直受到作戰部隊歡迎。該武器目前的最新型號稱為M3輕型發射器。M3的最大特點是,使用者可根據戰場情況選擇多種戰斗部彈藥,這些功能在過去單一用途的一次性發射器時代是無法實現的。該系統的戰斗部種類繁多,共有包括反裝甲、反人員、戰場煙霧、亞口徑訓練彈等14種戰斗部。
澳大利亞金屬風暴有限公司的“金屬風暴”發射器及其堆棧式電擊發彈藥的沒落,被看作是超前科技的一個失敗案例。該公司已宣布破產,此前,其產品范圍包括可發射包括霰彈在內的多種彈藥的模塊化槍掛榴彈發射器(MAUL)和多管式“紅背蜘蛛”武器系統,后者可以發射多種口徑彈藥以及金屬風暴公司自己的40mm榴彈。
迫擊炮對于步兵仍然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武器,尤其是60mm口徑可以說是真正的“步兵”迫擊炮。由于60mm迫擊炮一直受到作戰部隊的普遍歡迎,以至于現在這一口徑的迫擊炮又細分為輕型和更短的“突擊”型兩種。當然,大口徑車載迫擊炮的發展同樣活躍。迫擊炮蓬勃發展的主要動因,至少從美國來看是源于武器系統質量的減輕。如60mm口徑的M224A1和81mm口徑的M252A1迫擊炮都采用了輕量化部件。其他改進還包括身管采用鉻鎳合金鋼。目前這兩種迫擊炮都處于批量生產階段,計劃用于替代美軍現役迫擊炮。
迫擊炮用于隱蔽作戰的情況也越來越普遍,如FLY-K 51mm無聲迫擊炮服役至今已經十年有余,該型迫擊炮最初由Titanite公司制造,現在則由萊茵金屬公司生產。無聲迫擊炮特別適于近距離隱蔽作戰,武器發射后不會暴露射擊陣地,而且4.8kg的質量也完全能夠實現單人操作使用。而俄羅斯2B25型82mm無聲迫擊炮的射程和威力幾乎是前者的兩倍,不過,其身管、底座再加上光學瞄具,整個系統質量較大,很難實現單人攜行使用。
作為一種武器系統,迫擊炮本身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除了身管材料和一般性改進之外已沒有太大發展變化。當前迫擊炮系統的發展主要集中于“智能”彈藥方面,如美國BAE和GD-OTS公司的“轉數控制制導迫擊炮”(RCGM)。該炮在L41迫擊炮彈的基礎上增加了一種帶有GPS功能的引信。而以色列Elbit公司的LG2MK彈,則在現有炮彈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頭錐體。如果需要,炮彈上還可以安裝翻起式尾翼、GPS和半主動激光導引系統。
2012年8月,伊朗推出了一種名為VAFA的160mm迫擊炮,這樣大口徑的迫擊炮在近年來的國際市場實屬罕見。這種迫擊炮采用拖曳式機動方式,整體設計類似芬蘭早些年的一款產品。這種迫擊炮的應用還面臨彈藥問題,因為目前160mm口徑早已被世界各國所廢棄。

財政緊縮的時代將使步兵武器面臨怎樣的未來?過去十年間持續不斷的軍事行動不僅見證了許多新型武器及其彈藥的實戰應用,也促使現役武器更加成熟完善。單兵武器的不足已經得到了極大改進,今天的步兵也掌握了越來越多的打擊手段。尤其近幾年的實戰經驗促使武器裝備發生了改變:越來越多的手槍被配發給每一個作戰人員作為二級武器;指定射手步槍的裝備數量與日俱增;借助先進瞄準器材的遠距離狙擊/反器材步槍的應用不斷增多;各種具有多功能戰斗部的輕型支援武器不斷涌現。
即將到來的阿富汗撤軍將使西方各國軍隊能夠獲得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來進行休整并更新裝備,也許這正是新型中間口徑或輕量化武器彈藥技術拋頭露面的最佳時機。但從美國、北約以及俄羅斯對口徑變更的抵觸可以看出,中間口徑武器的軍事應用依然困難重重,這些困難不僅僅是更換全部庫存武器彈藥所帶來的巨額經濟成本問題,也許還因為西方國家部隊在經歷了近20年的作戰行動之后,已經對目前這種混合編配的方式信心十足,要想說服軍方相信新型單一口徑武器能夠滿足當前步兵班組的所有能力需求可謂難上加難。
此外,類似LSAT等新技術的應用將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難題。在這個信息共享的時代,在從樣機到部隊試驗的各個環節中,任何微小的負面新聞都可能招致各界對新技術可靠性和效能的過度質疑。出于同現役武器進行對比的考慮,LSAT計劃在測試中采用5.56mm普通彈,但未來該技術完全有能力轉用中間口徑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