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耶,閱讀助手
馬爾濟斯犬波爾耶是芬蘭第一條閱讀犬。
2012年六月,波爾耶開始擔任芬蘭塔皮奧拉圖書館閱讀犬的工作,至今已經幫助了很多人。1999年,“閱讀犬”項目由福利機構“治療犬”在美國猶他州付諸實施,從此開始在全世界流行。2010年,波爾耶的主人萊莎·艾拉美麗聽說了這個組織,她認為特別喜歡人類陪伴的波爾耶非常適合這項任務。
像波爾耶這樣的治療犬首先要接受健康、性格和其他檢測,接著參加“治療犬”機構推薦的培訓,這之后就能被稱為“閱讀犬”了。波爾耶不評價朗讀內容,也不會更正朗讀中出現的錯誤,它只是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安安靜靜地傾聽人們朗讀。在這個完美的傾聽者面前,那些有閱讀障礙的人忘記了對朗讀的畏懼,變得更加自信。大部分時候,波爾耶在傾聽孩子們朗讀,有時候也有大人。有些孩子從第一天上學起就有閱讀障礙,有些人患有中風。
一個40多歲的貨車司機給艾拉美麗留下了深刻印象,波爾耶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他看到一些人為這條狗朗讀的情景。有一天,他終于猶豫著拿起一本兒童讀物,開始結結巴巴地在狗狗面前朗讀。他讀得很大聲,狗狗安靜地傾聽。“這是我從頭讀到尾的第一本書。”他說。
對波爾耶來說,這是又一勝利,而對這個男人來說,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本來他可能一生都會為自己不能正確閱讀感到羞愧。
巴魯,嗅金犬
警官伯恩哈特·布勞恩牽著德國牧羊犬巴魯,它的鼻子天生就對金錢無比敏感。
布勞恩下達命令:“找到錢!”巴魯馬上在整間房中搜尋,嗅嗅柜子門和抽屜,很快就找到了成堆疊放的現金。一旦它靈敏的鼻子嗅到錢,它就開始不停地叫。巴魯迄今一共找到了3.6萬歐元。作為獎勵,它可以和它最愛的橡膠香腸玩五分鐘。
46歲的伯恩哈特·布勞恩自1990年開始在慕尼黑警犬隊工作,2004年得到了巴魯幼犬。他訓練它,直到它熟練掌握一切好警犬需要的技能。巴魯能夠追蹤嫌疑犯,使攻擊者繳械投降。它既可以聞出毒品和其他非法物質,也可以聞出歐元紙幣。“它是一只安靜而友好的狗”,布勞恩驕傲地說,“幾近完美。”巴魯是巴伐利亞州第一只接受紙幣味道訓練的狗。2012年,警犬隊又訓練了三只“嗅金犬”。“巴魯喜歡找東西,它工作得很棒。”布勞恩說,“當一只狗覺得某項任務有趣,它就會做得很好。”
肯尼,發現癌癥
在布達佩斯附近小城吉奧姆洛的一個醫學測試室中,放有五個盒子,里面裝著人類呼吸樣品紗布。
邊境牧羊犬肯尼站在它的訓練師蘇珊娜·斯茨梅斯旁邊耐心等待著指令。“開始工作!”斯茨梅斯說。肯尼跑向這些盒子,一個一個聞著,來回比較氣味,十秒鐘后在其中一個盒子前坐下,帶著疑問的眼神望向斯茨梅斯。她點擊手中的遙控器,發出狗狗找到正確樣品盒子的信號。肯尼從五個人的呼吸樣品中,找出了一位肺癌患者的盒子。

這次測試發生在去年,如今其他測試仍在繼續。“目前我們的測試只針對已經確診為癌癥的病人。”斯茨梅斯說。下一步是,在那些沒有癥狀的風險人群的診斷階段投入這些狗。希望像肯尼這樣的狗能夠接手目前還只有通過X光斷層攝影技術或組織分析才能完成的工作,畢竟它們更加迅速、低廉。據研究,狗嗅出癌癥患者呼吸樣品的正確率達到了99%。斯茨梅斯說:“狗狗有很多讓人難以置信的能力,這只是其中一種。”
提比,治療犬
當只有幾個月大的小雜狗提比被帶到羅馬尼亞動物保護組織“四爪”的時候,人們很快發現,這條狗的聰明非同一般。
2004年,當時一歲的提比和心理學家、狗訓練師一起完成了為期六個月的訓練,幫助患有唐氏綜合征、自閉癥或其他殘疾的孩子。
如今已經十歲的提比是一條經驗豐富的治療犬,已經幫助了20多個孩子治療殘疾。13歲少年尼庫是其中之一。三年前,尼庫參加了這個項目。剛開始,這個有著黑色卷發和蒼白皮膚的孩子非常膽怯、害羞,患有嚴重的語言和運動障礙。提比陪伴尼庫參加治療,不久兩者就成為好朋友。現在,這個少年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動,更易聽清別人的話,注意力也更加集中。
尼庫來到動物保護組織的治療室中,一看到他四條腿的朋友,馬上呼喚“早上好,提比!”而那條小雜狗也撒歡兒跑向他。“尼庫經常被其他孩子嘲笑”,他的心理學家維克托·齊提科說,“他在提比身上找到了朋友,一個永遠不會批評他的朋友。因為提比,尼庫戰勝了他的害羞和拘謹。”

伊克,調查火災
49歲的法國警察布魯諾·盧默和三歲的比利時牧羊犬伊克是一個完美的火災調查組合。伊克能夠追蹤汽油、柴油或松節油等縱火物質。它跑過火災現場的廢墟,用鼻子把瓦礫推到一邊,找到氣味最重也就是火災燃起的地方。一旦找到這個地方,伊克就會躺下來,接下來調查員就可以研究,這是否是一起縱火案。盧默說:“在法國,和狗一起在火災現場工作是一種全新的調查方法。我們這樣做才三年,但是效果非常好。”伊克的任務完成度達到了90%。
佩佛,助聽犬
盛夏的一個傍晚,在華沙的一棟房子中,33歲的莫妮卡·里卡茨瓦絲卡正在準備晚餐。突然,客廳里的電話響了。
她三歲的拉布拉多犬佩佛從它的小窩中一竄而出,沖進客廳,不一會兒就叼著手機出現在里卡茨瓦絲卡面前。“佩佛就是我的耳朵。”她說。里卡茨瓦絲卡患有腦中風,這不僅影響了她的聽力,還影響了整個右部身體。她憑借復原治療和強大的意志力完成了學業,成為一名辦公室職員,但她仍時常感到孤單,畢竟她生活的世界為寂靜所環繞。
因此,2011年五月,她在“狗狗智商”基金會(DOGIQ)和佩佛一起參加了特別培訓。“這不簡單”,里卡茨瓦絲卡承認,“而且佩佛是我的第一條狗。”盡管戴著助聽器,這個年輕的女人仍不能聽到所有聲音,或是清楚地知道聲音來自哪個方向。“如果有人從我身后叫我,我不會有反應,因為我聽不到從背后傳來的聲音。”里卡茨瓦絲卡說,“佩佛指引我轉向叫我的那個人所處的方向。”
當里卡茨瓦絲卡手機上來了短信時,佩佛會輕碰她的手兩次;有人敲門時,它會把她引向廳堂;當有東西掉在地上,他會給她一個信號,告訴她應該去哪兒尋找。“對于聽力正常的人來說,找到掉在地上的東西輕而易舉,然而在有佩佛之前,我常常找不到東西。”
由于聽力喪失,以前她總是發出沒有語調的單調聲音,現在不再這樣。“自從佩佛來到我身邊,我開始表達快樂和悲傷,因為它知道我的情緒,會對它有反應”,里卡茨瓦絲卡說,“因為佩佛,我每一天都感受到愛、友誼和無條件付出的快樂。”
[譯自德國版《讀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