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物種界限奇妙無窮,是活在世上最了不起的事。對于不養寵物的人來說,你無法向他們解釋這種感覺。”阿斯皮納爾家族與動物們有非常特殊的關系,他們收養野生動物孤兒,讓它們與自己的孩子一起長大。“有些動物同人類有著根深蒂固的聯系,它就來自這兒深處。” 達米安·阿斯皮納爾拍著胸脯說。
達米安是位身價百萬的賭場主,同時也是環保主義者。曾與超模女友納奧米·坎貝爾一起,是出入國際派對的常客。如今他將畢生精力和財富投注于野生動物保護事業,他在英國肯特郡經營著豪利茨(Howletts)和林姆尼港(Port Lympne)兩家野生動物園。
“動物應享有與人類同等的幸福權利,與人類共存于這個星球上,這遠比人類的存在更重要。”達米安說。接受筆者采訪時,他正準備在今夏將整個大猩猩家族放回它們自己的家園。“對此我非常謹慎,就像明知自己的孩子會面臨危險,卻還是要把他們送到外面的世界。讓一群成年的大猩猩離開它們終身生長的地方,會出大問題。”
現年53歲的達米安在肯特郡占地700英畝的豪利茨野生動物園長大。在那兒,父親飼養的動物種類繁多,體積龐大,它們隨意穿行于屋內和花園,能吃到最新鮮的果蔬、烤肉,甚至是巧克力。然而,偶爾出現的意外傷人事件打擾了這里諾亞方舟般的田園生活。多年來,先后有五位飼養員或被老虎咬死,或被大象壓死。
但達米安表示,他的童年格外幸福,“我才7歲時,爸爸就用60年代的超8膠片攝影機拍攝視頻,我和老虎、野牛繞著一棵樹玩耍,和一群狼在草地上嬉戲,或是我們搗了黃蜂的老巢后、被黃蜂追趕、跳進池塘躲避被蟄。”
小達米安幾乎所有朋友都是動物,他也渴望與人接觸。“沒有朋友來看我”,他略帶憂傷地回憶說,“有老虎在花園里游蕩,就不會有玩伴過來。我總有種與世隔絕的感覺,人類不可避免地會讓你失望——但動物從來不會。這里更坦誠,更純凈。”
由于父母大部分時間不在身邊,達米安最早的記憶并不是關于父親或者母親的,而是與他的代理母親——一只雌猩猩有關。他喜歡講自己被卡在樹上的老故事,當時他嚎啕大哭,父親卻置之不理,“結果雌猩猩爬上樹,把我背在背上,又爬下來,擦掉我的眼淚,然后一整天都在安慰我。”達米安幾乎是由猩猩帶大的,還是嬰兒時,他就被放在雌猩猩的懷抱里,之后這幾乎成了阿斯皮納爾家的一種家庭儀式,達米安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養大。最近他發布的一段視頻頗受爭議,視頻內容是:他蹣跚學步的女兒唐西由一只成年大猩猩像攜帶洋娃娃一樣帶著。“一些人認為這很有愛、很甜蜜;而另一些對動物一無所知的人卻說‘哦,這真是離譜,大猩猩會殺死她的’,諸如此類的胡說八道讓人哭笑不得。”
1957年,達米安的父親建立了豪利茨私人動物園,動物們受到了人道待遇,散養在大片土地上。“所有人都認為,讓食肉動物到處閑逛,他一定是瘋了。”達米安說。
1966年,達米安6歲時,由于母親的外遇,父母經歷了痛苦的離婚。他的父親是一個機智善變而又憤世嫉俗的人,在達米安整個人生中,和父親的關系一直都很緊張——父親得到了撫養權,卻又把他送去寄宿學校。達米安從此再沒見過母親,她是一名蘇格蘭模特,逝世于2001年。想念她嗎?“談論任何事情我都很高興,除了這個。”達米安明顯不悅地回答,不自在地轉移了話題,“我不知道……我想,任何一個沒有母親陪伴成長的人都會受到影響。”
達米安堅信自己遺傳了父親無所畏懼、藐視世俗、熱愛動物的品格。自從2000年接手野生動物園和阿斯皮納爾家族基金會以來,他的雄心壯志遠超其父。“你得知道,在他去世時,銀行的存款分毫不剩,這些動物園每年虧損400萬英鎊,現在我們每年需要1000萬英鎊。我能理解為什么其他家庭成員不愿參與此事,我的兄弟姐妹對動物們絲毫不感興趣,但我不得不這樣做。”
正如父親把經營賭場所得用來建立野生動物園區一樣,達米安也把從房產和賭場帝國中獲得的收益用來維持慈善事業,資助肯尼亞100萬英畝自然保護區的日常巡檢。他不得不雇傭武裝警衛24小時保護員工、森林和動物免受偷獵者的襲擊。他還雇傭獸醫、動物語者和自然學者訓導大猩猩、犀牛以及猴子如何在野外生存,幫助動物適應回歸自然后的自由生活。到目前為止,達米安的慈善團體在非洲和亞洲所放回的大猩猩、大象以及靈長類動物的數量已創紀錄。“當我的父親首次提出這個想法時,他備受嘲笑。但我們一直成功地操作了這么多年,雖然只有60只大猩猩回歸自然,但這個數字在世界上已遙遙領先。”
“這些動物有權回歸自然。某些科學家所說的‘它們已經失去了野生本能’都是胡說八道,他們知道什么?我們有什么資格扮演上帝的角色,斷言它們無法回歸自然?動物園是野蠻之所,就像把孩子鎖起來一樣——是極不道德的。”
達米安的父親聲稱動物比孩子重要,不同于父親,達米安面對孩子時凡事親力親為。24歲的長女覃絲和21歲的克拉里是他與前妻所生,都非常熱心地繼續著由祖父發起的動物保護事業。他還有個10歲的小女兒芙蕾婭,其母是一名電視臺主持人,也是動物熱愛者。
當達米安談起家人或其他任何事情時,你能感覺到他總是不忘心愛的大猩猩。他坦承:“最開心的時刻是和動物們在一起。”達米安把周末時間都奉獻給了毛茸茸的動物大家庭,經常在它們的領地內參與它們的盛宴。
“我會燉一大碗蔬菜湯去看它們。我從它們身上找到了平靜,當我和它們在一起時,世界仿佛靜止了,其他任何事情都變得不再重要。和人類在一起,你就不會有這種感覺。聽來可能有點老生常談,但這正是純粹的愛和甜蜜,而你會沉浸其中。”
2012年關于動物保護十大最振奮人心的新聞
1.山地大猩猩的數量上漲10%
極度瀕危物種山地大猩猩的數量,在這兩年有了超過10%的增長,烏干達布恩迪國家公園與該國野生動物保護局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其數量由2010年預估的786只增長至現在的880只。許多大猩猩已適應了人類的存在。
2.澳大利亞創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網絡
澳大利亞創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網絡,他們將限制海洋捕撈和石油、天然氣的開發,以保護海洋生態系統。該區域將涵蓋310萬平方公里海洋在內的整個珊瑚海,大堡礁是高度受保護地區之一。
3.亞馬遜森林砍伐率降至歷史最低
近些年來,巴西政府做出了巨大努力,以遏制森林砍伐。非法砍伐的木材將被拍賣和出售,所得財產投資于環境保護方案。穩步下降的森林砍伐與經濟的持續增長告訴我們,經濟發展不一定要以破壞環境為代價。
4.南太平洋小島國家海洋資源鏈接
2012年,南太平洋的小島國家把他們的海洋資源連接起來,來管理世界十分之一的海洋,并推動全球海洋保護。海洋的可持續發展及“藍色經濟”模式,會吸引更多國家加入到海洋保護網絡中。
5.亞蘇尼模式
厄瓜多爾的亞蘇尼國家公園是地球上動植物物種最豐富密集地區之一,這里的40%已被石油公司開發利用。面對如此挑戰,環境保護者仍希望讓亞蘇尼成為環境保護的典范。
6.哥斯達黎加將禁止狩獵
哥斯達黎加生物種類繁多,25%的土地受到保護,作為儲備。它成為拉丁美洲第一個禁止狩獵的國家。
7.韓國取消恢復捕鯨計劃
韓國在聽取國民意見和全球輿論后,放棄了本欲恢復的捕鯨計劃。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對此表示歡迎。基金會主任表示,在21世紀,因商業目的捕鯨的人,就是違背道德、生態和經濟發展規律的失敗者!
8.“人道”漁網獲得戴森獎
英國設計師丹·沃森為魚設計了一系列的逃生環(可安裝到漁民拖網漁船的網上),可以抑制過度捕撈。這樣漁網只會捕捉成熟的、非瀕危物種的魚類,并且可以給它們提供一個“緊急出口”。
9.巴基斯坦長嘴禿鷲的數量在雙氯芬酸禁令后得以恢復
雙氯芬酸禁令后,在巴基斯坦瀕臨滅絕的長嘴禿鷲數量得以恢復。然而有數據表明,在許多東南亞地區,雙氯芬酸仍被廣泛使用。
10.菲律賓海洋意識宣傳活動——海豚壁畫
菲律賓壁畫師AG薩諾在全國用刷子和油漆留下海豚的壁畫,以呼吁人們停止捕殺海豚。2012年5月,有1000多名志愿者加入他的畫作,創造了菲律賓最長的壁畫作品——1075米。
[譯自英國《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