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浪潮中,政府投資的工程項目規模越來越大,政府如何有效地利用項目資金,以最優的投資模式獲得預期的經濟效益,已成為政府管理部門關注的核心問題。本文從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的概念及特點入手,分析了對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實施跟蹤審計的必要性,并利用專業系統的審計理論知識,理清了對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實施審計的思路,為我國政府制定投資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計劃提供了有效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政府 投資項目 審計
一、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的概念及特點
(一)概念
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這一概念是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需要而興起的一種審計模式,它提升了國家和公眾對政府審計理論的要求,促進了我國審計學術理論的發展。所謂的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是依據我國相關政策法規和經濟技術指標,以跟蹤整個投資項目進程的方式,對政府投資的工程項目建設的全過程的真實性、合法性以及效益性進行有效的審核、監督、評價。
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的主要內容包括:立項審計、施工審計、竣工審計。
(二)特點
由于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工作涉及的部門較多,審計程序也較復雜,因此,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具有廣泛、全面、過程三個自然特性,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靜態審計轉向動態審計。傳統的審計工作是在工程項目竣工后,審計部門根據建設單位送來的決算資料進行一次性集中決算,審計人員將面臨審核大量的施工設計變更、現場簽證等資料。而跟蹤審計可以分時分段進行動態式審計,使審核思路更加清晰,也可以緩解短時間內審閱大量施工資料所帶來的工作壓力。
2.審計工作重點從事后審計轉向事前、事中審計。傳統的事后審計工作常常因為建設單位所送來的審計資料記錄細節不詳而影響了審計過程中所需數據的質量。而跟蹤審計可以通過審計人員深入施工現場,準確掌握施工過程中的各種信息,減少因審計數據不真實而與施工方發生矛盾與糾紛的情況發生。
3.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消耗。在施工階段,審計人員跟隨施工、監理、建設方一同對現場施工情況進行實測記錄,在施工現場可立即計算出相關工程數據,做到隨算隨簽,避免任何一方推諉不簽字,同時也能減輕由于集中審計給審計工作人員所帶來的巨大工作壓力。從而加快了工程項目的審核工作,提高了審計人員的工作效率,也無形中提高了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
4.延伸了審計工作的重點。傳統的審計工作以投資項目的施工階段為審計工作重點。跟蹤審計則是對投資項目的全過程所發生的技術經濟活動進行審計,以全面監督和審核投資項目的造價和質量,使審計工作重點向多元化發展,這樣,不但有助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更能為施工過程中的關鍵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
二、對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的必要性
(一)政府部門自身的問題決定必須實行投資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
政府投資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項目決策階段工作方式、方法不科學、不嚴緊;項目施工圖紙改動大,給工程招投標暗箱操作提供方便條件;項目竣工結算內容高估,嚴重浪費國家建設資金。只有全面實施政府投資跟蹤審計,對第一個投資項目的過程和時點進行跟蹤核查,才能解決由于投資項目的施工給政府部門帶來的各類問題,為投資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二)投資項目的內容及特點決定了政府投資項目應該實施跟蹤審計
政府投資項目所需投資金額一般較大,工期時間也比較長,涉及的領域也比較廣泛。只有實行投資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才能綜合地反映政府投資項目的全貌。項目的審計工作必須從項目決策開始就介入,全面掌握項目資金的收支情況,對項目施工每一個環節發生的資金流向進行監督,對于不合理的現象及時予以糾正。
(三)實施投資項目跟蹤審計能夠有效提高投資效益和決策質量
由政府投資的項目一般建設工期都較長、所需投資金額也較大,因此從項目決策到項目運營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偏差都將會影響投資項目的整體質量和運營效果。而全面實施投資項目審計工作將有效提升投資項目立項的正確性,保證投資項目資金的利用效率。
(四)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的發展離不開政府投資項目跟蹤審計
自審計機關成立以來,基礎審計建設一直是審計工作的中心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程項目投資決策的需要,要求政府投資的工程項目應該實施全面審計,這樣既有效控制了政府投資項目資金的有效利用,也體現了國家法律規章制度的嚴肅性。雖然現階段的跟蹤審計工作還不是很成熟,但作為審計工作上的一個創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
(五)投資項目的監督工作要求決定了投資項目必須實施跟蹤審計
傳統的項目審計工作主要是針對竣工結算項目資料的審查。而跟蹤審計工作是通過實時實地的檢查、監督投資項目的全過程,改變了過去單一的審計工作程序,開闊了審計工作人員的視野,使整個投資項目在健康的環境下發展。
(六)加強投資項目管理的客觀需要是實施投資項目跟蹤審計
隨著深入實施拉動國家內需政策,促進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政府投資項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近幾年,政府加大了對基礎建設項目的投入,在大量的投資項目中,施工質量的問題如何審查,工程造價如何合理判斷,都是審計工作的難點。唯有把跟蹤審計落實到投資項目的各個階段,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投資項目的質量,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三、對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實施跟蹤審計體系的構建
(一)立項階段審計
立項階段審計工作主要針對投資項目前期準備工作的關鍵環節實施情況的審計。其中包括對投資項目決策的審計;設計概算合法性、時效性以及適用性的審計;對招投標文件的嚴密性、合規性的審計。
(二)建設階段的審計
建設階段的審計工作主要是針對建設項目開工到竣工之前的相關經濟活動的合法、真實性進行審計,其中包括對工程項目簽定合同的執行是否符合合同規定條款,有無違法轉包、分包工程的情況出現;有無超概算購置個人固定資產虛列工程成本的,調整概算的相關程序是否合法;內部審計制度是否健全、有效;項目資金的籌集、使用是否符合投資項目進度,是否有浪費投資資金的情況出現;對于施工過程中變更工程的相關手續和依據是否符合公司章程和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對于建設過程中所采購的設備、材料是否有以次充優、質價不符等情況出現;對于施工過程中隱蔽工程量的真實性進行審計;在對投資項目進行分項和整體結算時的報價是否存在弄虛作假等問題的審計。
(三)竣工后審計
竣工后審計工作主要是針對投資項目竣工決算的真實性、合法性以及有效性進行審計。主要包括對投資項目計劃執行情況的審計;成本項目的歸集是否符合建設單位相關規定制度的審計;竣工決算手續、資料以及剩余資產的處理情況的審計;投資項目竣工使用后如果需要對項目的預期效果和實際效果進行考核,也可以進行實際效果的審計。
四、跟蹤審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要明確跟蹤審計目標
跟蹤審計中根據具體項目的管理或運行中存在的主要風險,確定審計目標,并根據風險將審計項目和資金運行,劃分為若干關鍵階段或關鍵環節,實現整個項目“不出問題,少出問題,至少不出大問題”的總體目標。根據風險評估確定跟蹤審計的具體目標和重點,可以利用較少的審計資源,實現跟蹤審計的總體目標。
(二)要突出重點,量力而行
目前,跟蹤審計在實踐中還存在著諸多“瓶頸”,包括審計工作量大、專業審計人員不足、審計評價標準難確定、審計介入時點難把握、審計成果難量化等。這就要求我們在推廣跟蹤審計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各級審計機關的實際承受能力,積極穩妥、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把握好尺度和分寸,有重點地開展。
(三)要注意防范風險
在跟蹤審計中,要準確把握自身定位,做到不缺位、不錯位。如對有些問題沒有及時發現,或者是對存在的問題未能作出正確評價,提出的審計整改意見不恰當等,這些都容易形成質量風險。應加強人力資源配備和人員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還可以聘請外部專家參加審計組,統一組織審計,同時要加強審計質量控制,降低審計質量方面的風險。
參考文獻:
[1]曹慧明.建設項目跟蹤審計[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4).
[2]王悅.政府審計職能轉變與審計環境建設[J].中國審計,2008(2).
責任編輯:楊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