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科學合理
文\王海寶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傳來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消息,作為老教師,深為這個決定叫好。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目的是讓中學生在打基礎階段掌握的知識更加全面,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這種設計非常科學合理。
有人說,目前實施的新課程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不是考慮得很全面嗎?理科生也學習文科知識,文科生也學習理科知識,并且實行了學分制。但在現實中,由于學生文理身份定位的影響,理科生的文科課程基本不學。我所了解的重點高中,高二理科班的文科課時都被大幅度壓縮,有的甚至不開設文科課程,完全背離初衷。所謂的學業水平測試已經流于形式,一些成績優異的理科生文科知識少得可憐。文科生理科學習的情況亦是如此。
還有人說,目前的文、理科學生只需學習六門學科,而取消文理分科后,學生要學習九門課程,壓力太大。我認為,不論理科生或是文科生,學習時間都是一樣的三年,內容多了,單科學時少了,難度自然會降下來,壓力未必就增加。
業內有句話,“高考是指揮棒,怎么考就怎么教。”取消了文理分科,賦之配套的高考細則,一定能促使學校、老師作出相應調整,實行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是高中教育的底線,與學生的個性發展并不矛盾。
希望取消文理分科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土地托管”一舉數得
文/孫曙巒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土地制度改革有不少內容,包括創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實現方式的多樣化,通過轉包、出租等增加農民的資產性收益等。11月19日出版的《大河報》報道了河南省新安縣正村鎮成立了土地托管辦公室,對農民的土地實行“托管”,正是通過轉包來增加農民收益的一種做法。這一做法,正好呼應了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有關要求。
對農民來說,土地就是他們的“命根子”,就算在外務工,他們也舍不得放棄土地,為了搶種搶收,他們不得不請假甚至辭職。有了“土地托管”之后,他們不必再為土地而奔波,只需專心務工即可。
“土地托管”的出現,土地撂荒問題可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農民之所以將耕地一“撂”了之,根本原因就在于種地得不償失。有了“土地托管”之后,農民不需再在土地上投入,卻可獲得一定收益,并發揮土地應有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土地托管”之后,土地可以集中起來進行統一耕種、統一管理,從而提高生產力,創造更多的財富。由此可見,實行“土地托管”之后,可謂一舉數得。
本欄編輯/張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