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民間金融交往的活躍,民間借貸糾紛、訴訟明顯增多,不服人民法院對民間借貸糾紛審判結果而向檢察機關進行申訴的案件數量也顯著提高。總的來說,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的問題主要存在兩個方面,即證據認定和法律適用。根據我們處理民間借貸糾紛申訴案件的經驗,我們認為在民間借貸糾紛申訴案件中,應當著重審查以下幾個方面。
一、審查是否存在證明借貸關系的書面文書
我國合同法規定,借款合同采用書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對民間借貸法律行為的形式要求比較松散。鑒于證據種類的特性和證明力度,在受理案件時首先應當查明,申訴案件中是否存在借條等書面文件。如果具備,應進一步針對關鍵要素以及文字表述方式仔細對書面文件進行形式審查,以確定書面文件的證據能力和證明力。如不具備書面文件,在受理案件時應當慎重對待,既不無謂地對客觀事實作徹底發掘,也不可斷然否定申訴人的申訴請求。
二、審查訴訟過程中舉證責任分配以及利息判定是否正確
不少民間借貸糾紛中,由于證據不足,部分重要事實不可避免地難以查清,但該事實對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又產生重大影響。這種情況下,就應當嚴格依照關于借款合同的實體法規范、民訴法規定、相關司法解釋,在當事人雙方正確分配舉證責任,由承擔舉證責任的一方承擔訴訟風險。在民間借貸訴訟中,尤其要注重審查借貸關系是否成立、資金是否已經支付以及借款是否已經歸還等幾個環節的舉證責任分配。舉證責任分配不當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訴訟結果。現實訴訟中,有的案件中對存在多重借貸關系認識不清導致舉證責分配錯誤,還有個別案件回避舉證責任分配,對無法查明的關鍵事實不予認定、不作裁判,要求當事人有新證據之后另行起訴。這些情況都是應當予以監督糾正的,是否存在這些情形在審查過程中都應查明。此外,對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的利息的償還問題上,應當堅持合同法相關規定,民間借貸關系當事人未約定借款利息的即不得主張償還利息,人民法院不得隨意判決償還利息。但是,未約定利益也未必一定不償還利息,在借款期限屆滿遲延履行還款義務的情況下,借款人必須償還遲延利息。然而,必須對民間借貸約定利息與遲延償還利息進行區分辨別,以準確適用法律。
三、審查民間借貸債務是否為夫妻共同債務
民間借貸多為個人借貸,個人處于婚姻關系之中為常態,因而,民間借貸關系又常牽涉到夫妻財產關系。是否屬于夫妻共同債務,應當依據婚姻法規定以及婚姻登記機關證明予以判斷。在申訴案件審查過程中,首先應審查是當事人是否存在合法有效的婚姻關系。實踐中曾發生由于法院對婚姻存續期間審查不清,錯誤判決債務人的原配偶承擔離婚后借貸債務連帶清償責任的情況;其次,即使存在合法的婚姻關系,還應仔細審查究竟該債務屬于個人債務還是夫妻共同債務,在此同樣存在關鍵的舉證責任分配問題。
四、審查是否存在以民間借貸形式掩蓋違法犯罪的行為
正當的民間借貸行為有利于促進資金利用效率最大化,增加貨幣持有人的資產收益,應當受到法律保護。但當事人如以民間借貸形式掩蓋高利貸事實、虛構借貸形式侵害第三人利益則屬于明顯的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更將觸及刑事法律,構成相關犯罪。這種違法犯罪行為隱蔽性普遍較強,從單個書面證據或者單方當事人陳述難以查明認定,正因如此,該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更大,承辦人員更應提高發現識別能力。在案件審查過程中,應綜合所有證據對案件加以評判,對明顯違背社會交往習慣以及證據之間存在非正常矛盾的情形要加強警惕。發現存在重大違法犯罪嫌疑,要及時向相關部門移交線索,強化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及刑事責任之間的銜接,提升對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障力度、對違反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