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企孫
(1898——1977)
卓越的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1923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24年回國后歷任國立東南大學副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學院院長。他是中國物理學會的創建人之一,曾任中國物理學會第一、二屆副會長,1936年起任會長。葉企孫還被譽為清華百年歷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潘光旦、陳寅恪、梅貽琦。
李政道、楊振寧、錢三強、錢偉長、錢學森、王淦昌、趙九章、王大珩、彭桓武……這一連串閃耀科學界的名字,都有一個共同的老師——清華大學物理系的開創者、首任理學院長葉企孫,他一生培養出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和五十多位院士,在23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一半以上是他的學生。
讓我們把時光倒流回1924年。這一年,26歲的葉企孫在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后,謝絕了恩師的挽留,回到了中國。第二年,他就受命組建清華大學物理系,自此開始了傳奇般的教育生涯。葉企孫在一開始就確立了自己“重質不重量”的教育理念,面對百年來中國貧瘠落后的現實,科學救國成為他的理想,培養頂尖人才成為他的目標。而說到葉企孫的教學方法,真可謂“不拘一格降人才”。
他從來不搞一刀切式的教學,只要你真的懂了,就可以免學;他從來不搞題海戰術和統一考試,每個學生常領到有針對性的題目;如果你確有真才實學,他一定會用打破常規、意想不到的方法把你的潛質挖掘出來。從葉企孫手下畢業的學生,幾乎都成了有用之才。
李政道在抗戰期間由浙江大學轉學到西南聯大,卻發現葉企孫講授的電磁學課程自己已經學過。為了不浪費時間,他借了高年級的教材在課堂上看。葉企孫發現后,正式找李政道談話:“你能看懂這本教材嗎?”“能,快看完了。”“你能看懂這本書,還來聽我的課,不純粹是浪費時間嗎?”葉企孫從此批準李政道免課,只需參加期末考試。
期末,李政道參加了電磁學的考試,他很快就做完了理論部分的考卷,經過仔細檢查,認為自己十拿九穩能得100分。沒想到成績公布,卻被扣去2分。這次,李政道主動去找葉企孫問個究竟。葉企孫早已恭候多時,他嚴肅地告訴李政道:“你的實驗不行,如果實驗不行,理論分數絕對不可能得滿分。”這是葉企孫在用極端的方法告誡李政道實驗對于物理學的重要性,李政道一直將這一訓誡銘記終生,后來,正是實驗物理使他登上了世界物理學的頂峰。
同樣領教過葉企孫極端方法的還有后來獲得“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汪德熙。汪德熙有個粗心大意的毛病,多年難改。在一次考試的大題上,他原理和計算方法都對,偏偏粗心寫錯了一個加號。若是其他老師閱卷,扣除幾分就行了,但葉企孫卻把整道題的分數都扣掉,還在全班同學面前狠狠地把汪德熙批評了一通。汪德熙這才感到自己的毛病不是小事,從此下決心改掉了粗心大意的毛病。
唯有對每個學生都有著深入的了解,才能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成材。葉企孫是如何做到的呢?這恐怕不能不提起他的“茶話會”的傳統了。
葉企孫每周都要邀請物理系的學生們到家中聚餐或吃茶點,名曰“茶話會”。每到此時,葉企孫的管家都會做出一桌好菜。飽餐一頓之后,泡上一壺香茶,師生談笑風生,從學習中的困惑到人生的理想無所不談。四十年間,葉企孫的住所——從清華大學的“北院七號”到北京大學的“鏡春園76號”始終是他零距離接觸學生,隨時了解他們內心世界的最佳場所。
不拘一格降人才——只有身負為教育事業鞠躬盡瘁的使命,又發自真心地愛每一個學生才能做到,葉企孫做到了,這也是對他教育生涯的最好概括。
□ 欄目編輯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