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與創作的引導者
創意剪紙活動中,幼兒的審美經驗是否豐富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剪紙創作,因此,我們特別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積極參與去感受、發現周邊環境中美的事物。我們經常帶領幼兒到周邊社區中進行觀察采風,同時引導他們以寫生的形式將自己眼中的美記錄下來,開闊創意剪紙的思路。在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引導幼兒發現剪紙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內容美。如在欣賞剪紙“馬”的活動中,教師出示了一幅寫實的圖片馬和剪紙馬,引導幼兒積極討論兩匹馬的不同,從顏色、花紋、材料上逐一比較,從而感受到剪紙作品大膽、不拘一格的表現形式,了解花紋的鏤空、圖案的對稱。此外,教師還進一步引導幼兒進行深層次的觀察,說出“兩匹馬的動作有什么不同”,讓幼兒通過觀察分析,感受馬高大、神奇的形態特征,從而提高其審美活動的質量,最后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說說自己喜歡哪匹馬。
教師在引導幼兒運用剪紙基本技巧的同時,將創作的余地留給了幼兒。如剛開始學剪紙的中班幼兒,只會無目的地隨意進行操作,剪出的是簡單的圖形,這時去要求他們創作出一幅完整的作品,顯然是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的。于是,教師引導幼兒剪出兩種或三種圖形的組合,可組合成樹、汽車等,引導幼兒逐漸由無目的、無意識地剪,轉入有目的、有創造地剪,進而又設計了“樹上的水果大又圓”“汽車比美”等內容,引導幼兒創造出簡單的造型。
孩子創新活動的激勵者
以創新的態度去欣賞、評價幼兒的創造,可以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如在一次剪蘋果的活動中,有一名幼兒把蘋果剪成了方型的,教師問全班小朋友:“你們見過方形的蘋果嗎?”回答:“沒有。”于是,教師請這名幼兒談談他的想法。幼兒說:“因為我喜歡吃蘋果,可蘋果是圓的,我老拿不住掉在地上,蘋果要是方的,我就不會拿不住了。”于是,教師對大家說:“噢,原來他是這樣想的,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只有他的蘋果跟別人不一樣,他真愛動腦筋,我們希望他長大后真能發明出方形的蘋果。”這種鼓勵創新的態度可以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創造力,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持續發展。
同時,教師要以創新的思維敏感地捕捉幼兒的創作火花。幼兒的創作火花有時是轉瞬即逝的,如果教師不能以創新的思維敏感地捕捉到,很可能錯失大好的教育機會。一次,一名幼兒剪了兩只沒有耳朵和尾巴的老虎,老師問及其原因時,他卻用了歌曲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兩只老虎,兩只老虎,一只沒有耳朵,一只沒有尾巴,真奇怪!”聽了這番話,教師敏感地發覺幼兒的創作可以與他們熟悉的歌曲聯系起來,于是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剪出了一只瞇眼的小貓,邊剪邊唱“波斯貓,瞇著它的雙眼”,接著問幼兒:“你們的歌聲能變成什么樣的小動物呢?”幼兒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有的剪出了長鼻子象,唱著:“大象、大象,你的鼻子為什么那樣長?”有的剪出了一只小狗,唱著:“一只哈巴狗,想吃肉骨頭。”由此可見,教師只有敏感捕捉幼兒的創作火花,并以創新的思維加以運用,才能真正體現創意剪紙中“創意”二字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