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江蘇射陽縣長蕩鎮勝利橋村農家書屋在管理上充分發揮當地老人的積極性,不僅選任退休干部擔任書屋管理員,同時還動員當地老教師、老模范發揮余熱,聘請他們擔任書屋協管員,在書屋建立校外教育輔導站,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勝利橋村的農家書屋建設不僅搞得有聲有色,當地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也得到極大豐富,走進書屋看書的人漸漸多了。
記者走進勝利橋村農家書屋的時候,正值午飯時間,但屋里讀書的村民卻并未減少,時不時還有村民請書屋管理員徐長源幫忙找書。
徐長源曾在鎮黨委辦公室做秘書,四年前,在他即將退休之際,得知村里要建設農家書屋,他覺得這是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于是主動找村委會提議把書屋建在自己家里。征得同意后,他把自家二層小樓的一層騰出來做了村里的書屋,還將自己珍藏多年的1000多本圖書“貢獻”給書屋。
書屋建設之初頭緒多,徐長源每天忙得顧不上喘息,連軸轉,搬完書擦書架,擦完書架又對書籍進行分類整理,建立借閱登記簿。當時村中流行打牌,每天飯后村民們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玩牌,書屋建起來了,但很多村民都不知道也不關心,來書屋讀書借書的人很少。
徐長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每天晚上書屋關門后,他便走家串戶去宣傳書屋。漸漸地,遠近的鄉親們都知道村里有了書屋,來書屋的村民也多了起來。
為了吸引村民來書屋讀書,徐長源下了不少功夫。他在書屋準備了象棋、軍旗,還專門買了淮劇的光盤,為喜愛戲曲的村民進行播放。
勝利村農家書屋不僅是村民讀書的地方,還是村里孩子們的校外教育輔導站,經常有孩子來書屋下棋、練書法。為了提高孩子們讀書學習的積極性,徐長源根據孩子們的愛好,組織開展了多項活動,如“中國夢”演講會、“歌唱偉大祖國”詩歌比賽。細心的徐長源還在書屋準備了“教育輔導活動感言簿”、“教育輔導活動記錄簿”、“學生名冊簽到簿”,“感言簿”里記錄了孩子們每一次來書屋看書或參加活動的感悟。
經過長期不斷的努力,書屋在指導村里孩子成長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鄉親們都夸徐長源將書屋管得好辦得活。聲名遠揚的書屋不僅得到了村民的支持,也得到了外界的關注。去年,鎮上的三家企業為勝利村農家書屋捐贈了一臺按摩椅和一臺電視機,書屋的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
徐長源坦言,雖然有時候會覺得累,但是“感言簿”里的每一句話都讓他覺得自己做的一切很值。
書屋協管員汪金淦今年六十出頭,退休前在洼港中學教書。當了一輩子孩子王的他退休后閑不住,心里總是牽掛著孩子。
今年7月,隨著農家書屋與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創辦的校外教育輔導站協同共建,聘請輔導員協助管理農家書屋,形成了以“五老(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輔導員為主體的農家書屋協管隊伍。
得知消息的汪金淦自愿申請成為書屋協管員。在擔任書屋協管員半年的時間里,汪金淦在書屋幫助了很多孩子。洼港小學六年級學生丁海南,被家人寵成了“小霸王”,家里誰也管不了,在學校也不遵守校規校紀,找人替他寫作業,老師三天兩頭請家長談話。無奈之下,丁海南的爺爺來書屋找到汪老師,希望他能把孩子教得“懂事一點”。
汪金淦面對淘氣的丁海南,沒有責備也沒有懲罰,而是針對他愛下棋的特點,利用丁海南的課余時間把他帶到書屋和他下棋。為了拉近和丁海南的距離,汪老師每次下棋都故意先輸給他。這樣,經過幾個星期接觸,丁海南漸漸喜歡上了汪老師。接著,汪老師向丁海南講述張海迪、奧運冠軍等追求人生理想的故事,以此啟發他在學習上努力上進。經過一段時間的說服和引導,丁海南終于明白了汪老師的苦心。此后,他發奮學習,成績越來越好,九月份升入中學的他,期中考試就捧回了“三好生”的獎狀。
汪老師有個口頭禪是“鍋不熱,餅不靠”,在他看來,只有真心地關心孩子們,以情去感動他們,才能讓孩子們愿意敞開心扉,愛心、熱心、誠心、耐心,靠著這四種心態,汪老師“征服”了村里許多調皮的孩子。
為了充分發揮書屋校外教育輔導站的作用,作為書屋協管員的“五老”人員以一對一的方式對孩子們的學習進行指導,使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有了顯著提高。除了幫助孩子們解決學習上的難題,這些老人們還給孩子們教授各種才藝,如音樂、繪畫、書法等。
長蕩鎮中沙村老教師蔣勇奎退休前是音樂老師,成為農家書屋校外教育輔導站的輔導員之后,他充分利用自己會吹、拉、彈、唱,會寫毛筆字的特長,組織有興趣的青少年學笛子、二胡、鋼琴、毛筆字,每個假日都有十多個學生到書屋參加他組織的學習活動。蔣老師從自己多年的積蓄中,先后拿出5000多元,購買手風琴、小提琴、二胡、笛子、吉他、羽毛球、象棋等七八種樂器和文體活動器材,還收集了近百冊青少年圖書,訂閱了多種報刊,全部贈送給村里的農家書屋。
在射陽縣,像徐長源、汪金淦、蔣勇奎這樣為書屋奉獻的五老人員還有很多,像勝利橋村、中沙村這樣的農家書屋校外教育輔導站也有很多。據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射陽縣各農家書屋共聘請234名離退休干部擔任書屋協管員。
射陽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尤國勛告訴記者,農村留守兒童多,校外教育輔導員可以在生活、學習和身心健康方面等諸多方面幫助孩子們。在書屋建立校外教育輔導站,能夠有效地利用教育資源,讓書屋成為留守兒童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銜接點。另外,“五老”作為校外教育輔導員具有難以替代的優勢,他們關心下一代的成長,并且有時間、有經驗、有耐心去教導孩子,如今許多“五老”人員都已成為鄉村留守兒童的“義務家長”。
據了解,在江蘇,不僅射陽一縣,與校外教育輔導站協同共建共同發揮功效的農家書屋遍及江蘇全省,他們搭起了鄉村留守兒童社會教育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