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瑞典炸藥巨擘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被人誤報去世,一家法國報紙發布了一篇譴責性訃告,稱他為“死亡販子”。諾貝爾讀到了這一指責,并決定將他的大部分遺產用于為諾貝爾獎提供資金,以擺脫這一命運。盡管他通過發明炸藥和爆炸膠賺取了大量財富,但他如今因為向偉大的科學家授予榮耀而被世人所銘記,而非作為一個軍火和武器制造商。
總體而言,與僅僅擅長經商的人相比,發明家被人們銘記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很多最偉大的技術天才在去世時一文不名,但現在仍受人尊重。查爾斯·固特異申請了硫化橡膠工藝專利,但從未從這一創新中獲利;尼古拉·特斯拉先于其他人發現了交流電的好處,但去世時卻傾家蕩產;約翰內斯·谷登堡發明了印刷機,但死時慘遭破產。其他人從經濟上受益于固特異、特斯拉和谷登堡的發明,但這些利益剝削者卻被歷史遺忘,而那些真正的先驅則被世人銘記。
約翰·史派登·路易斯創建John Lewis Partnership的原因是他信奉員工持股,于是他把這家零售企業的控股權轉讓給了員工。與之類似,亨利·維康在遺囑中將其龐大制藥康采恩的全部股本投入維康信托,該信托現在大概是全球最大生物醫學慈善組織,這源于他的慷慨和遠見。在路易斯和維康的例子里,他們的慈善事業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的企業在他們死后大規模壯大。
還有一些富有企業家出售企業并將自己的財富投入崇高事業。19世紀末,安德魯·卡內基創建了全球鋼鐵行業中最具盈利能力的公司。他將該公司出售給摩根大通變現,并將幾乎全部收益用于捐贈,金額相當于現在的數十億美元,他用這些錢創辦了數千家圖書館,并為教育機構提供捐贈。他寫道:“死得富有則死得恥辱。”
教皇約翰二十三世有句箴言:“不要度過人生長河而不留下值得追憶的證據。”通過創建企業提供就業、為股東創造財富以及銷售改善人們生活的產品,資本家也可以為自己的努力建造一座意義遠遠大于墓碑的紀念碑。尊重比財富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