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內外消費市場對藍莓產品需求的不斷升溫,黑龍江省藍莓產業快速發展,大興安嶺地區的阿木爾、黑河的遜克、伊春等地都大量人工種植了高品質藍莓,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對調整優化藍莓產業結構、提高居民收入、推動經濟快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動作用。
一、黑龍江省藍莓產業發展情況
我省野生藍莓資源十分豐富,集中分布在大興安嶺、伊春及黑河等自然生態條件較好、地理環境獨特的地區。全省野生藍莓面積超過270萬畝,常年蘊藏量在30萬噸左右,約占全國總蘊藏量的90%。上世紀80年代,依托豐富的野生藍莓資源,我省先后建成了一些野生藍莓加工企業,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藍莓產品走俏國內外市場,我省的藍莓加工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僅大小興安嶺地區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8家,年加工量達到3萬噸以上,開發出10大系列140多個品種。我省藍莓加工廠數量、規模、產值、產品種類都位于全國首位,已成為全國藍莓重要生產加工基地。
藍莓產業的發展促進了我省資源的永續利用,在林區經濟轉型、農民脫貧致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我省藍莓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原料基地保護與建設不完善,很難滿足藍莓產業規?;l展的需要。目前,真正為大型加工龍頭企業服務的藍莓原料基地建設很不到位,專業化、優質化的原料生產基地在數量上、規模上以及產品質量都不能滿足加工企業的生產要求。
(二)標準化服務體系不完善,很難滿足藍莓產業化發展的需要。藍莓產業發展涉及生產、加工、銷售、技術、環保、標準、認證、監測等多學科,目前尚未形成全面協調的格局,藍莓加工還不能在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全局中找準定位。很多加工企業對原料保鮮和拳頭產品開發等關鍵性技術投入嚴重不足,憑經驗管理生產,頻繁出現產品質量問題。
(三)專業人才培養機制不完善,很難滿足藍莓產業科技化發展的需要。我省藍莓產業專業人才嚴重缺乏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要使我省藍莓產業生產加工達到優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必須建立、健全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培養不同層次的藍莓培育加工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的培養。
三、加快推進我省藍莓產業發展的對策
(一)加強基地建設,推進藍莓生產規?;?、標準化。要在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基礎上,根據自然特點和植物區系組成,在山區建設小型野生藍莓原生態恢復和相似地資源恢復示范區。同時,采取更優惠政策,引導藍莓龍頭企業因地制宜建設藍莓原料基地,積極穩妥發展規?;{莓生產栽培,不斷優化藍莓種植業結構,形成區域性優勢產業帶,擴大幅射面,為藍莓加工提供優質、充足的原料。
(二)加強企業建設,推進藍莓加工集團化、高端化。積極支持我省企業進行制度創新和技術改造,促進已具一定規模的藍莓加工龍頭企業擴張升級,使其逐步發展成為國家級藍莓加工龍頭企業。同時,政府應進一步實行層次化發展的原則,按照多元化的政策發展,重點扶持龍頭企業進行前沿技術研發,破解生產難題,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產業發展層次,促進我省藍莓精深加工業的開展,打造一批現代化企業,徹底改變藍莓加工業目前“小、粗、低”局面,生產出更多“高、精、尖”產品。
(三)加強市場建設,推進藍莓產品銷售品牌化、網絡化。實行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對不符合某一品牌產品要求的,取消其以該品牌身份進入市場的資格,統一品牌質量,并制定強有力的質量監督管理措施。此外,積極適應國際化的大趨勢要求,在藍莓產品的營銷上下工夫,拓寬銷售渠道,創新更多的方法,如藍莓市場的虛擬市場開發、差異化開發、定位開發等,把藍莓產品做成黑龍江省支柱產業。
(四)加強環境建設,推進藍莓產業發展政策最優化。藍莓的主要產區大興安嶺、伊春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加之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省財政廳在推進財源項目時,充分考慮其特殊性,降低準入門檻,給予藍莓加工企業特殊支持。建議政府出臺優惠政策,對林區發展林下經濟享受與農區同樣的政策,調動企業及農戶生產藍莓的積極性,建立建好種苗基地,控制苗木價格,降低農戶和生產基地生產成本。改善投資環境,吸收更多的民間資本與國有資本直接投資藍莓產業。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多種經營項目處)
責任編輯: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