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縣自2012年在全省率先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以來,已初步培育出“田園風貌型”、“特色文化型”、“濱溪休閑型”、“生態旅游型”、“造福新村型”、“產業帶動型”等6種類型美麗鄉村。20個縣級示范村、86個鄉鎮級示范村宛若跳躍的音符,譜寫著城市人向往、農村人留戀的“美麗鄉村”交響曲,探索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提升、生態改善的科學發展新路子。
一個規劃繪藍圖。該縣出臺《永春縣“百村整治、十村示范”美麗鄉村建設五年行動計劃(2012—2016年)》,圍繞“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目標,推進“治污、綠化、美化、創新、致富、和諧”六大工程。
三個堅持找定位。一是堅持“三不”原則,即不搞大拆大建、不套用城市標準、不拘一個建設模式;二是堅持農村基層組織為建設主體,充分發揮鎮、村兩級組織的主體作用,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共建共享“美麗鄉村”的合力;三是堅持以農村產業發展為基礎,實施“一村一策”,打造“一村一業”,凸顯特色,提升成效。
多方籌資保投入。采取“向上級爭取一點、縣財政補助一點、鄉鎮財政配套一點、村級自籌一點、農民群眾投資投勞一點”的方式,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縣、鎮兩級財政每年撥出2000萬元,作為當年10個縣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的專項資金,同時按每人每年30元標準將農村衛生保潔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推出“金佛手 - 美麗鄉村貸”,已發放信貸資金近3億元,受益群眾3260戶。通過招商引資、社會投資、公益捐資、銀行融資每年社會投入2億元以上。
今年永春縣按照“點線面”梯度推進的思路,同步開展“美麗社區”、“美麗鎮區”建設,爭創全國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縣。
一是從點上創建提升。制定《關于提升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意見》,配套出臺十個方案,建立“合格村、示范村、精品村”三個創建等級,分別制定15條、20條、25條創建標準,抓好10個縣級、57個鄉鎮級示范村和五里街鎮大羽至高壟等示范線建設,年度投資1億元以上。
二是建立“八個一”機制。即一個目標考評體系、一套衛生管理辦法、一份產業發展規劃、一批專業合作組織、一個便民服務網絡、一批文體娛樂項目、一套社會管理機制、一套保障服務措施,促進生產發展、生活提升、生態改善。
三是拓展建設內涵。推進美麗鄉村的社會事業發展、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社會管理機制創新,探索“兩權兩換”(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換“房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換“糧票”)土地流轉、“金佛手-美麗鄉村貸”、“一網、一室、一社、一欄”農村黨建綜合體等工作,挖掘白鶴拳、漆籃、紙織畫、古民居等農村特色文化,營造鄉風文明與社會和諧的農村新環境。
(福建省永春縣財政局、農辦 李志榕 黃金樹 王美華)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