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展城鄉合作經濟意義重大
據統計資料分析,我國擁有的13億多人口中約有10億弱勢群體。其中有生產潛能者占80%以上,包括城鄉失業者,半失業者,個體農業勞動者,小手工業者和小商小販,還有過了勞動年齡尚有勞動能力的所謂半勞動能力者。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能。
根據各國的經驗,最主要的辦法就是通過城鄉合作社,把他們組織起來,發揮他們在生產力中的作用。這就是我國合作經濟發展的巨大空間。
發展城鄉合作經濟不僅對“穩增長”有重要意義,而且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所在。合作社不僅能保證個人的勞動收入,而且有集體的經濟積累,能提供相應的社會保障,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為實現和諧社會要求和我們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奠定重要的經濟基礎。
聯合國大會2009年12月宣布2012年為國際合作社年,并為此專門通過46/136號《大會決議》,肯定“各種形式的合作社促進所有人……盡可能充分參與經濟和社會發展,正在成為經濟及社會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有助于消除貧窮”。
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大力發展城鄉合作經濟還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和意義。
二、發展城鄉合作社的領域寬廣
發展城鄉合作社的領域非常寬廣,包括農業生產合作社、各種專業合作社,運輸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城市手工業合作社、城市消費合作社、住宅合作社、托兒托老合作社等等,而且許多地方有實踐經驗:
山西山陰縣周莊鎮鄭莊注冊成立了“山陰縣正泰農民專業合作社”,入社戶數227戶,占到有地農戶的90.8%,土地4430畝,占到80.55%。在農業科技人員配合下,—年大見成效,入社的2230畝水澆地玉米畝產量高達800公斤,比往年增產了近一倍,3000畝糧食平均畝產增加50%以上,規模效益得到了有效實現,農民的生活得到了大改善;北京、安徽等地在當地黨政領導和金融機構的具體負責下,農村資金互助組織和信用合作社得到了有效發展;天津市總工會于1994年9月開始試辦職工消費合作社,主要經營生活必需品,銷售價格比市場價格平均低15%—30%,很受職工歡迎。沈陽等地也辦了同樣形式的消費合作社,都很成功。
有些合作社雖然無國內實踐,但有國外經驗可以學習和借鑒。
比如住宅合作社,德國就很發達。它的住宅合作社提供的住宅占全社會的10%,對德國的住宅建筑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我國如果也能像德國那樣,扶持住宅合作社較快發展,必將對平抑房價、滿足住房合作社成員的住房需要起很好的作用。
三、發展城鄉合作經濟的具體建議
(一)黨中央和國務院重視城鄉合作經濟的發展。把它列入黨政議事日程,并明確各職能部門分工。同時制定合作經濟發展規劃,在全國大力廣泛推動和落實。
(二)各職能部門要把領導和辦好相關專業性質的合作社列入本部門的工作職責,并具體落實。如農業生產合作社和農村專業合作社由農業部領導和管理;信用合作社由銀行業監委會領導和管理;運輸合作社由交通運輸部領導和管理;消費合作社由商務部領導和管理,總工會協同;住宅合作社由住建部領導和管理;托兒托老合作社由教育部社保部協同領導和管理。城鄉合作社經濟的總體發展由發改部門負責。
(三)財稅和金融部門要大力扶持合作社的發展。財稅和金融是扶持經濟發展強有力的兩個輪子,是有力的經濟手段和杠桿工具,對合作社經濟發展起著成敗的重要作用。財稅部門主要是運用財稅杠桿、采取減免稅收和補貼等諸多優惠政策,扶持合作經濟發展。金融部門主要是采取信貸優惠扶持政策、上市籌資、發行集合債券等措施,有效扶持合作經濟較快發展。此外,財稅和金融部門都要在財務管理上予以幫助。這些都要在政策上和制度上落到實處。
(四)大力培養合作社專業人才。合作社是專業性很強的經濟實體,必須要有大量專業人才來運作才能健康、有效發展。這是教育部門的天職。大專院校應恢復和創辦合作社經濟專業的院系,招收和培養經營管理、信息管理、生產管理、勞動管理、財務管理等專業方面的人才。
(五)加快制定《合作社法》。據有關資料披露,當今世界各國大都制定了《合作社法》。對此,我國處于后進狀態。我們應急起直追,盡快彌補這一缺失。
制訂我國的《合作社法》可借鑒各國的內容,明確規定合作社的地位、合作社建立的條件、合作社的經營目標和經營原則、社員的權利和義務,國家財稅、金融部門對發展合作社的優惠政策措施,國家對合作社的管理等,以保障合作社的權益和健康發展。
應該說,制定《合作社法》并非是一件難事。我國過去在不同時期曾制定過不同版本的《合作社法》或《合作社條例》。只要加以搜集、整理,并總結近年來各地的經驗,適當借鑒國外對我有用之處,相信能盡快制定出符合我國實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社法》。
(作者單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
責任編輯:袁中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