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內地眾多影視文化企業中,橫店集團頗為獨特——最初通過外景拍攝基地建設切入影視產業,贏得廣泛聲譽。近年來,橫店集團開始在影視領域推進全產業鏈布局。內容方面,集團旗下的橫店影視制作有限公司已進行諸多嘗試,尤其在合拍領域。最新有消息稱,橫店集團與福克斯合拍的魔幻大片《一千零一夜》已獲得合拍片資格。該片預算高達7000萬美元,將由《蝎子王》(The Scorpion King)導演查克·拉塞爾(Chuck Russell)執導,新星利亞姆·海姆斯沃斯(Liam Hemsworth)和奧斯卡影帝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參演。此外,橫店投資、3D實拍的魔幻愛情動作片《白狐》目前正在進行后期制作。
終端領域,橫店集團也在穩步發力。2009年運作的橫店院線經過幾年發展,目前已進入全國院線前九之列。6月初,在“2013·夏季全國電影院線影片推介暨市場研討會”舉辦期間,《綜藝》專訪了橫店集團總裁助理、橫店影視娛樂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徐天福。徐天福介紹,橫店集團對旗下影視各業務都有具體目標,橫店院線現在已有120多家影院,“我們希望在業內擁有相應的話語權。現在院線在全國院線票房榜單排名第九,下一階段的目標是躋身前五。”
《綜藝》:在橫店集團現有業務架構中,影視文化產業處于何種位置?
徐天福:橫店集團現有業務主要分為四大部分。單就收入來說,目前占比較大的是兩個實業板塊——電氣電子和醫藥化學。橫店集團起家于工業,但影視文化產業的社會影響力更大。我們還有一個“新型現代服務業”,主要涉及高科技化的一些新產業,比如航空,已有通用航空公司,橫店機場等項目正在推進。
《綜藝》:影視文化方面,集團下屬企業不少,各公司如何分工協作?
徐天福:影視文化產業方面的業務和公司確實不少,從2006年前后,集團就已著手整合。目前影視文化也主要有四大業務板塊:以橫店影視城為主的影視旅游產業;內容領域的影視制作業務;以橫店電影院線為主體的終端發行放映業務;針對新人培養的職業教育和影視培訓。這四部分業務以前由橫店影視娛樂有限公司主抓,現在則由集團直接管理。集團從上到下都很明確——全力以赴打造影視產業鏈。
《綜藝》:集團對各影視業務設定的發展目標是什么?
徐天福:集團對各塊業務都有具體目標。以院線為例,目標是在行業內擁有足夠的話語權。具體來說,前一階段的目標是躋身全國前十,此目標目前已實現,現在我們在全國排名第九。下一階段的目標是躋身全國前五。
《綜藝》:記得橫店院線的影院數量在去年年底就突破了百家,還有20多家都是今年新建成的?
徐天福:是的,今年的目標是爭取新建30-40家影院。
《綜藝》:隨著國內電影產業體量增大,企業發展對資本的需求越來越高。你之前有過多年金融業工作經歷,怎么看內地金融業與影視業之間的合作與發展?
徐天福:現在市場發展很快,但配套政策跟進相對滯后。比如,至今財政部還沒有出臺專門針對影視文化企業的財務準則,相關法律、法規還遠未體系化。金融業也缺少專門針對影視文化企業的應對體系,大家都在摸索中前行。
其實銀行對影視產業很有興趣。這幾年各商業銀行都在積極嘗試,但也只是嘗試而已,說不上特別規范。就體系而言,各要件尚未齊備。比如,在美國,銀行資金參與電影時有保險公司的擔保,但國內現在還沒有大的專業保險公司敢把擔保電影項目作為主營業務。
《綜藝》:在國內的影視企業中,憑外景/旅游模式起家的橫店集團很有特點,但現在各地上馬和準備上馬的類似項目很多,面對競爭,橫店如何應對?
徐天福:外景/旅游業務不是我具體分管的,但就個人觀點而言,我們依然能夠保持領先,畢竟橫店已經做出了模式和品牌,渡過了初步積累階段,進入了體系化和正規化發展階段。有一個數據:橫店影視城的旅游人次在國內僅次于故宮,去年橫店旅游人次為1200萬,相信很快就能突破2000萬。這真的很不容易,不同于有悠久歷史的故宮,橫店影視城完全是從無到有,這里資源不多,交通也不便,能有這個成績值得驕傲。
當然,未來我們的模式也會逐步調整,加快從粗放向集約型的轉型,比如對每個景點,在內涵和科技層面進行更深入挖掘——雖然還不能和好萊塢相比,但在國內,橫店影視城無疑依然處于領先行列。
《綜藝》:從集團全產業鏈布局的角度出發,你認為什么樣的電影產品,才能最好地發揮橫店在其他環節所積累的優勢?
徐天福:內容制作是我們影視業務的重要內容。雖然和國內優秀電影公司相比,我們還有差距,但很快能迎頭趕上。做內容還是要發揮好自身的獨特優勢——獨有的影視集聚地,加上在發行、終端環節的積累。
在集團內,各塊業務的經營雖然相對獨立,但相互間的合作和聯動很多,制作部門的項目我們也會參與商議。
《綜藝》:橫店在國際合作、合拍方面有很多嘗試,你如何看國際化和本土市場?
徐天福:我覺得最重要的有兩方面:首先,橫店已經是國內的一個重要的影視文化集聚地,目前在我們這里落戶的相關企業就有510多家;國內每年制作的古裝、年代戲,七八成都在橫店取過景,這種產業集聚效應可極大推動我們的對外合作。第二是主觀層面的:我們很注重學習,橫店人向來敢為人先,敢于第一個吃螃蟹,不然的話橫店集團也做不到今天的規模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