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是一種很古老的發酵食品,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就開始制作豆豉,并用于烹飪與醫療中。南方有些地方把醬油稱為豉油,而朝鮮族人則把一種水豆豉稱為“爛醬、臭醬”??梢?,人們可能是在做醬或做醬油時發現了豆豉這個副產品。
豆豉的養生作用
如今,普通人已不太清楚豆豉為何物,更不知道豆豉如何使用、有何功用了。其實,豆豉不僅營養豐富,鮮美開胃,還有養生作用。
豆豉的營養成分和搭配比例與牛肉差不多。
大豆本身的營養價值很高,經過微生物發酵制成豆豉后,大豆中原來含有的一些阻止蛋白質消化的物質被破壞,使得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有利于人體吸收?,F代營養學研究表明,豆豉的營養成分和搭配比例與牛肉差不多。豆豉中蛋白質含量為39%,脂肪含量為8.2%;鈷含量是小麥的40倍,有良好的預防冠心病作用;鈉含量是小麥的50倍;硒的含量比高硒食物——大蒜、洋蔥都要高。研究還發現,豆豉中含有大量能溶解血栓的豆豉激酶,可有效預防老年癡呆。老年人吃豆豉,可促進消化、增強腦力、提高肝臟解毒能力,對減少血中膽固醇、降低血壓也有一定幫助?,F代研究發現,豆豉中的功能性成分對人體有益處,也分離出有顯著治療效果的藥物。
日本的納豆如同我國西南地區民間的家常豆豉
豆豉的種類很多,從工藝上看,四川的豆豉,大多是毛霉發酵的豆豉;蘇滬一帶生產的豆豉,大多是米曲霉發酵的豆豉;日本的納豆以及我國西南地區民間的家常豆豉,則是細菌發酵的豆豉。雖然各地豆豉的生產工藝不同,但在養生功用上是差不多的。只是日本對納豆的研究比較多,所以今天人們往往覺得納豆是有益身體的,甚至發展到盲目的追捧。即使在日本也有這樣的情況。
豆豉也有健康短板
盡管豆豉有各種有益的功能,但也不是可以隨便吃的。除藥用的淡豆豉外,各種豆豉的含鹽量都比較高。沒有經過特別加工的豆豉,通常宜作小菜,不宜作小吃或零食。有研究者建議,每天的豆豉食用量不要超過40克。豆豉宜常吃,但不宜多吃。需要注意的是,肝病、腎病、消化性潰瘍患者應少食。
另外,我國西部地區氣候干燥,豆豉發酵時易混入有毒的肉毒梭狀芽孢桿菌,曾經發生過此類的中毒事件。其他地區的豆豉雖沒有這種問題,但自然發酵的豆豉在生產時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輕的影響豆豉的味道,重的也會有雜菌的感染。
豆豉保質期各不相同
干豆豉裝在密封容器里,存放于干燥涼爽處,保質期1年以上。水豆豉、納豆、清國醬之類的,要放在冰箱冷藏柜中低溫保存,不能沾水,可保存20天到1個月。如果發現豆豉發霉,就不可食用了。
(摘自《大眾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