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本草綱目》記載:“蘆薈乃厥陰經藥也,其功專于殺蟲清熱”。中醫學認為,蘆薈味苦、性寒,歸肝、心、胃、大腸經;質黏降泄;能清熱涼肝,瀉下通便,消疳殺蟲;主治肝火頭痛,目赤腫痛,煩熱驚風,熱結便秘,蟲積腹痛,小兒疳積,濕瘡疥癬,痔瘺。現代研究證明,鮮蘆薈對革蘭氏陽性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并可殺滅霉菌及病毒。
現介紹幾個蘆薈治病驗方:
便秘 蘆薈葉切細搗爛,每日3次,每次飯前15克,溫開水沖服。或每晚睡前取蘆薈鮮葉5克,蜂蜜30克,開水沖服,對便秘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燙傷 根據燒傷面積取新鮮蘆薈葉片洗凈,剝去表皮后取其膠凍部分,敷于經清潔消毒的燒傷部位,然后用消毒紗布覆蓋固定。當天每1~3小時換藥1次,以后每日換藥2~3次。一般1~3小時內疼痛即可減輕或消失,紅腫逐漸消退。經2~8天痊愈,不留28cc6e8ced5739b9db57f5f448b56efa疤痕。
復發性口腔潰瘍 將新鮮蘆薈葉洗凈烘干,研成粉末涂在口腔潰瘍處,每日4~6次,堅持使用5~10天。
甲溝炎 鮮蘆薈葉搗爛取汁涂患處,或將鮮蘆薈葉焙軟剖開,套于患指。
膿瘡 將蘆薈葉片用清水洗干凈,用藥棉抹干待用。再將患處用藥皂洗干凈,根據患處的面積大小,用消過毒的小刀切下一片蘆薈,貼于患處,最后用醫用膠布固定。每天換2~3次。
腳癬 用白酒泡蘆薈,待蘆薈色澤由綠變黃,取酒滴于腳癬患處,一日數次。
需要提醒的是,蘆薈本身含有一定的毒素,中毒劑量為9~15克,一般在食用后的8~12小時內,食用者會出現腹瀉、嘔吐、劇烈腹痛及出血性胃炎等中毒反應。蘆薈為峻瀉藥,體質虛弱者和少年兒童應慎用。孕期和月經期婦女應絕對禁服蘆薈,因為蘆薈能擴張毛細血管,促進子宮運動,由此而引起子宮充血,導致嚴重出血,還容易引起孕婦流產。因人體體質有異,蘆薈還有可能在外用時產生過敏現象,故易過敏者應先把蘆薈鮮汁抹于耳下部分,待確實沒有過敏現象才予以外用。
(摘自《中國中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