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感染是指膽囊和膽管感染發炎,膽石癥是存在于膽囊或膽管內的結石。這兩種病常同時存在,發生原因與炎癥、細菌感染以及長期不合理飲食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
膽道感染和膽石癥的臨床表現為右脅部疼痛,常在飽餐后晚上或清晨,有陣發性加劇絞痛;有結石者更重,并伴有惡心嘔吐。有急性炎癥時可發熱,且伴畏寒,若有膽道阻塞則現黃疸。慢性時無熱或有低熱,常在高脂飲食后有消化不良表現,如噯氣、腹脹滿不舒服感、食欲不振、厭食、舌苔厚膩或有上腹部疼痛等。
食療原則
對急性發作患者應給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流質飲食,如米湯、藕粉、豆漿等。慢性患者可飲用山楂煎汁以稀釋膽汁,每日約1500毫升左右,每隔2~3小時飲1次。還應少食多餐,禁食動物內臟、蛋黃等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和動物脂肪,如肥肉、乳酪、油炸食品等。宜吃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如魚類(河鰻、黃鱔、帶魚等無鱗魚除外)、雞、豆制品等。膽結石患者應嚴格限制脂肪攝入,無膽道阻塞時,可以攝入少量植物油,如玉米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等。飲食以高碳水化合物為宜,因為碳水化合物可以增加肝糖元儲存,以保護肝細胞,可食濃米湯、小米粥、藕粉及少纖維少渣的半流質飲食;多吃含維生素A或維生素A原,維生素B、C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蛋類、西紅柿、蘋果、胡蘿卜等。
藥膳方
茵陳蘆根湯:茵陳15克,蘆根、玉米須各30克。蘆根、茵陳、玉米須放入容器內煎煮2次,取汁約500毫升,1日服完,連服1周。可促進膽汁排泄,溶解膽石,用于膽石癥、膽絞痛。
薺菜鯽魚湯:薺菜、鯽魚各250克,白蘿卜100克。白蘿卜、薺菜分別洗凈切碎;鯽魚洗凈,加適量植物油煸一下,加料酒、生姜片翻炒,加水煮沸;加入薺菜、白蘿卜煮熟,調味即可。可防止膽石形成,對急、慢性患者皆可作為菜肴。
金錢草大棗湯:金錢草15克,大棗30克。金錢草、大棗同煎煮2次,取汁約500毫升,分次喝完,連喝10天。可消炎利膽。
荸薺大麥茶:鮮荸薺250克,麥芽25克。同煎煮取汁,分次喝完;荸薺也可食用。可清熱利膽,適用于脅肋脹痛者。
(摘自《食品與生活》)